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下親戚(梁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下親戚》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下親戚

他們是這樣一些人:一年四季,臉總朝向土地莊稼,手裡緊握鋤頭鐮刀;他們極少言語;他們守護着村莊、祖墳;他們看着地里飽滿的稻穗和每天房頂上升起的炊煙,就會感到心滿意足。他們就是我的鄉下親戚。

許是離開老家久了的緣故,抑或是經歷了不少塵世風雨的侵襲,近年來,鄉下親戚們的身影,常常閃現在我的記憶中,激起我無數溫馨而又帶着些苦澀的思念。

童年日子是在老家度過的。雖然偏僻鄉村裡的生活總是緊巴巴的,但在父母親的悉心呵護下,我過得也算幸福。那時候,我最樂意的事情莫過於跟着母親走親戚。有新衣服穿,到了親戚家還有好多好吃的東西。漸漸地,我知道了方圓幾十里都有自家的親戚,姑姑、姨姨、舅舅……加起來有十幾個。逢年過節,是走親戚的好日子。親戚們相互走動,你來我往,熱熱鬧鬧,歡聲笑語爆滿了一座座土坯房。那時,作為小孩子,我簡單的想法就是———親戚多,真好!

隨着年歲漸長,我還發現,鄉下親戚們不但逢年過節會禮節性地走動,平時誰家插秧割稻缺人手,誰家要修房,誰家有婚喪嫁娶之事……親戚們也會主動幫忙。親戚們的日子,自然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誰也不會嫌棄窮親戚。相反日子好過些的常會力所能及地接濟窮些的親戚。我有個姑姑,因連着生了幾個孩子,日子過得苦兮兮的。每次去探望姑姑時,母親都要先去菜地里摘一大筐水靈靈的蔬菜。

如今,每當想起當年的情景,我的心底便湧起陣陣感動。鄉下親戚,多麼像深深扎在故鄉的土地里堅韌結實的樹根,是他們支撐着家族之樹的巨大濃綠,蔭及着子孫後代。

我9歲時,母親因天災撒手而去。從此,幾個姑姑便主動承擔起了母親的責任,爭着為我縫衣做鞋,從小學到中學,我這個沒媽的孩子成了班裡新鞋最多的人,讓同學們好生羨慕。18歲那年,我穿上軍裝要離家了。那天,親戚們不約而同地趕來了,叔叔、伯伯、舅舅、姑姑……都往我手裡塞錢,1元、2元、5角……那些帶着體溫的紙幣,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然而在當時,那分分角角都是來之不易的血汗錢。我極力忍耐,但熱淚終於還是流了下來……

當兵離家,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那些我所熱愛的鄉下親戚們,也慢慢地衰老了。曾為我做了9年布鞋的大姑,才剛剛過50歲,那口從前整潔的牙齒居然差不多都掉光了。面對這些依然少言寡語,以後還將沉默下去的鄉下親戚們,我說得再多也是多餘的。唯有心底流淌的情感和祝福,像秋日成熟的稻穀,沉重、飽滿、真實。但願他們能如熟悉每粒穀子的成色和質感一樣,感受到我感恩的心在始終如一地跳動。

其實,我也是老家土地上長出的一棵樹,只不過根須伸展得遠一些罷了。我生命的出發地上,鄉下親戚們依然在不停地走動着、高聲大笑着、頑強生活着,他們永遠不知疲倦的大手,每天都在編織着一代代親人未圓的夢想。[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