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翅豆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翅豆蔻子

中文學名:九翅豆蔻

拉丁學名:Amomum maximum Roxb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亞目

:大戟科

:葉下珠屬

  • 九翅豆蔻(學名:Amomum maximum Roxb. )是姜科、豆蔻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3米,莖叢生。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0-90厘米,寬10-20厘米,頂端尾尖,基部漸狹;植株下部葉無柄或近於無柄,中部和上部葉的葉柄長1-8厘米;葉舌2裂,長圓形,長約1.2-2厘米,被稀疏的白色柔毛,葉舌邊緣干膜質,淡黃綠色。穗狀花序近圓球形,直徑約5厘米,鱗片卵形;苞片淡褐色,早落,長2-2.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管長約2.3厘米,膜質,管內被淡紫紅色斑紋;花冠白色,花冠管較萼管稍長,裂片長圓形;唇瓣卵圓形,長約3.5厘米;花絲短,花葯線形,長1-1.2厘米。蒴果卵圓形,長2.5-3厘米,寬1.8-2.5厘米,成熟時紫綠色,三裂,果皮具明顯的九翅;種子多數,芳香,干時變微。花期:5-6月;果期:6-8月。
  • 分布於東亞、南亞至東南亞。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350-800米的林中蔭濕處。
  • 實供藥用,在中國西南地區,九翅豆蔻的果實和根常被用作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而花、果實和嫩莖心等可作為野生蔬菜食用。九翅豆蔻的傳統醫藥用途和高食用價值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也被得到認可和重視。九翅豆蔻夏季開花,是夏季的觀花植物。可作盆栽及庭園群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九翅豆蔻
  • 學 名:Amomum maximum Roxb.
  • 別 稱: 九翅砂仁、賀姑、哥姑、郭姑等
  •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芭蕉目
  • :姜科
  • 亞 科:姜亞科
  • :姜族
  • :豆蔻屬
  • 亞 屬:豆蔻亞屬
  • : 九翅豆蔻
  • 分布區域: 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Roxb.,1820

形態特徵

株高2-3米,莖叢生。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0-90厘米,寬10-20厘米,頂端尾尖,基部漸狹,下延,葉面無毛,葉背及葉柄均被白綠色柔毛;植株下部葉無柄或近於無柄,中部和上部葉的葉柄長1-8厘米;葉舌2裂,長圓形,長約1.2-2厘米,被稀疏的白色柔毛,葉舌邊緣干膜質,淡黃綠色。 穗狀花序近圓球形,直徑約5厘米,鱗片卵形;苞片淡褐色,早落,長2-2.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管長約2.3厘米,膜質,管內被淡紫紅色斑紋,裂齒3,披針形,長約5毫米;花冠白色,花冠管較萼管稍長,裂片長圓形;唇瓣卵圓形,長約3.5厘米,全緣,頂端稍反卷,白色,中脈兩側黃色,基部兩側有紅色條紋;花絲短,花葯線形,長1-1.2厘米,藥隔附屬體半月形,淡黃色,頂端稍向內卷;柱頭具緣毛。蒴果卵圓形,長2.5-3厘米,寬1.8-2.5厘米,成熟時紫綠色,三裂,果皮具明顯的九翅,被稀疏的白色短柔毛,翅上更為密集,頂具宿萼,果梗長7-10毫米;種子多數,芳香,干時變微。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350-800米的林中蔭濕處。喜高溫、高濕、忌霜凍和乾旱。花期氣溫最好能在22-25℃,空氣相對濕度70-80%。宜在土壤肥沃、濕潤和稍蔭蔽的環境中生長。

繁殖方法

用分株或播種繁殖。分株宜選健壯植株,切取帶1-2條嫩根狀莖的壯苗進行定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鉀、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微酸至微鹼性(pH6.0-7.5)的沙壤土為好。根系發達,增產潛力大,整地時應深翻土地0.3-0.4米,整細、耙平、鋤淨雜草,將腐熟農家肥與複合肥、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後施入種植土內,保持園地不積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種植要點

開花期要注意防旱,保持土壤濕潤,調整蔭蔽度在50%左右。如要採收種子繁殖,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果率,開花前和收果後要施肥培土1次。

  • 溫度:九翅豆蔻是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典型物種之一,喜高溫多濕和半蔭環境,在種植過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溫,應將其放在陰涼處;冬季應注意防寒;在北中國方需要將其移至無風、較溫暖的室內越冬。[1]
  • 光照:光照對其影響較大。忌陽光直射,在間接的輻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長較好,所以在生產上應在人工控制光線環境下栽培。
  • 水分:水分是其生長的制約因子。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因此在生長季節需勤澆水,並經常向葉面噴霧,但需要注意土壤不要過粘過濕,否則易爛根且容易引起病害,進入秋冬後,生長緩慢,澆水量要逐步減少,防止凍害。[2]
  • 土壤:九翅豆蔻的生長和栽培對土壤要求嚴格,要求土壤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機質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質作為基質較好。一般用腐葉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置,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製。出苗後,可根據不同土質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結。培土還可以防止根莖露出土外,可多生長莖葉,促進子姜肥大。
  • 肥料:九翅豆蔻在生長期對肥料需求量大,必須定期進行施肥,一般每年應施肥3-4次,初春、初秋和冬前各1次,施肥以有機質肥料為主,秋冬肥可適當增加磷鉀肥。

主要價值

果實供藥用,能開胃,消食,行氣,止痛。 在中國西南地區,九翅豆蔻的果實和根常被用作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而花、果實和嫩莖心等可作為野生蔬菜食用。九翅豆蔻的傳統醫藥用途和高食用價值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也被得到認可和重視。   九翅豆蔻夏季開花,是夏季的觀花植物。可作盆栽及庭園群植。

參考文獻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