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治一世(希臘國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一世
圖片來自趣歷史網

喬治一世(希臘文:Γε?ργιο? A', Βασιλε?? των Ελλ?νων,拉丁文轉寫:Georgios A' Vasileus ton Ellinon,1845年12月24日-1913年3月18日,出身於德國奧爾登堡-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爵家族。1852年他的父親作為丹麥公主的女婿,被選為丹麥王儲,他成為丹麥王子。他是希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的第一位君主。通過與俄羅斯皇室的聯姻,他在希臘確立了該王朝的統治。他在位的50年間,希臘建立了較為民主的君主立憲制政體;通過與奧斯曼帝國的幾次戰爭,領土得到增加,先後得到了色薩利、南伊庇魯斯、克里特和部分馬其頓。特別是由於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的召開,希臘王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在1913年3月18日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即將結束,希臘首相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組織建立的巴爾幹聯盟勝利在望的時候,喬治一世在希臘新得到的領土塞薩洛尼基遇刺身亡,結束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喬治一世

外文名:Γεώργιος A', Βασιλεύς των Ελλήνων

別 名:克里斯蒂安·威廉·斐迪南·阿道夫·格奧爾格

國 籍:希臘

出生日期:1845年12月24日

逝世日期:1913年3月18日

職 業:希臘國王

出生地:丹麥-哥本哈根

在位時間:1863年3月30日-1913年3月18日

早年生活

喬治一世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王子(1863年成為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與夫人黑森-卡塞爾的路易絲公主的次子,1845年12月24日生于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出生時起名克里斯蒂安·威廉·斐迪南·阿道夫·格奧爾格。他有一個長兄:後來成為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威廉·卡爾;一個姐姐:後來成為英國的亞歷山德拉王后;兩個妹妹:後來成為俄羅斯皇后的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和後來成為漢諾威王儲妃的提拉公主;以及一個弟弟:瓦爾德馬王子。

經由他母親的祖先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安娜(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妻子),他是拜占廷帝國科穆寧王朝的後裔;經由他父親的祖先薩伏依伯爵阿梅迪奧六世,他是拜占廷帝國巴列奧略王朝的後裔。

克里斯蒂安·威廉·斐迪南·阿道夫·格奧爾格的父親克里斯蒂安於1852年成為丹麥王儲,他成為了丹麥王子,被稱為丹麥的威廉王子(prins Vilhelm af Danmark)。青年時曾在丹麥皇家海軍服役。[1]

希臘國王

1862年,政變推翻了希臘國王奧托一世的統治,並得到了英、俄、法三國的承認。希臘國民議會通過了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次子阿爾弗雷德王子(後來的愛丁堡公爵和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作為希臘國王,希望通過英國得到愛奧尼亞群島。但1832年的倫敦條約規定英、俄、法三國不能以自己的王族作為希臘國王。於是英國提出由丹麥的威廉王子作為希臘國王,並在1863年的議會中一致通過,宣布為希臘人國王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同他的前任有兩個明顯的不同點:第一,他是由希臘人選擇,而不是強加給希臘人的國王;第二,他是作為全希臘人的,而不只是希臘王國的國王。這表明了他不僅是希臘王國國內的希臘人的國王,而且是居住在還不屬於希臘王國的領土上的希臘人的國王。

1863年3月30日,喬治一世就任希臘國王,在哥本哈根舉行了喬治一世的即位儀式。前希臘首相康斯坦丁·卡納里斯帶領希臘代表團參加。

同年11月15日,喬治一世的父親即位為丹麥國王,稱克里斯蒂安九世,是丹麥格呂克斯堡王朝的第一位國王。父子二人在同一年分別成為兩個國家的開國國王,在歐洲歷史上是很罕見的。

他是希臘近現代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他去世後,希臘陷入了半個多世紀的不安與動盪。

早期統治

喬治一世1863年10月30日(儒略曆10月18日)到達希臘首都雅典,此時他只是個17歲的青年。隨着喬治一世的登基,英國將愛奧尼亞群島作為禮物交給希臘。

喬治一世決定不再步他前任的後塵,於是他在學習母語丹麥語的同時,加緊學習希臘語。他以「我的力量源於我的人民的愛」(?σχυ? μου η Αγ?πη του Λαο?)作為座右銘。喬治一世經常漫步在雅典的街道上,不同於他的前任只會出現在壯觀的車隊中。他發現他的王宮在前國王流亡後,陷入了混亂的狀態。於是決定對這座40多年歷史的建築進行修葺。他還確保他自己不會受到丹麥顧問的影響,他自己有較高明的策略和政治鑑別力。

1864年,希臘頒布了新憲法。新憲法增加了人民的權利和自由,規定了受到嚴格限制的但較為強大的立憲君主的權力。縮小了議會不負責任的行動,提高了議會的效率。議會實行一院制,實行直接選舉和普選。這部憲法是當時歐洲最民主的憲法之一。喬治一世於1864年11月28日向憲法宣誓。

雖然實施了民主的憲法,但希臘歷屆政府很少能維持長久,選舉經常是通過賄賂的手段。從1864年到1910年,希臘王國共經歷了21次大選和70屆政府。最大的困難在於要取得形成政黨制度的經驗。

1867年,喬治一世娶俄羅斯女大公奧爾加·康斯坦丁諾芙娜為妻。次年他們的長子誕生。公眾要求這個孩子取名康斯坦丁,一方面與他的俄國外祖父同名,更重要的是,希臘人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統治與他同名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1864年至1874年,希臘共經歷了21屆內閣,最長的一屆歷時一年半。1875年5月8日,曾在報刊上匿名抨擊喬治一世的查理拉奧斯·特里庫皮斯(Χαρ?λαο? Τρικο?πη?)成為首相。他迫使喬治一世承認了憲法原則,那就是國王有義務信任議會的領袖,當後者能夠領導議會大多數時,由他來組成政府。他組建了現代希臘的第一個政黨:新黨(Νεωτεριστικ?ν Κ?μμα)。雖然在10月27日,亞歷山德羅斯·庫蒙杜羅斯(Αλ?ξανδρο? Κουμουνδο?ρο?)的民族黨(Κ?μμα Εθνικ?φρονων)在大選中聯合其他政黨一起反對他,使他下了台。但占議會多數的黨派組閣的原則得到了確定。在19世紀的最後25年內,基本是特里庫皮斯與庫蒙杜羅斯及其繼承人泰奧多羅斯·德里吉安尼斯輪流擔任首相。

喬治一世統治初期,工業發展較為緩慢;但對外貿易和航海船運卻有較大發展。

偉大理想

喬治一世的稱號是希臘人國王,也就是所有希臘人的國王。所謂「偉大理想」,就是收復仍被外國統治的希臘人居住的地方。喬治一世首先提出了收復克里特。

克里特大部分居民是希臘人,卻一直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866年島上發生叛亂,克里特的希臘人要求克里特併入希臘,並向保護國提出申訴。英國沒有同意克里特併入希臘。最後在1868年達成協議,克里特成立代議制政府。

晚期統治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喬治一世統治時期最值得關注的國際事件無疑是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的召開。然而這屆奧運會的籌備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希臘財政困難,首相特里庫皮斯要求緩辦奧運會。當然,特里庫皮斯的決定遭到了反對派和雅典人民的反對。皮埃爾·德·顧拜旦求助於王儲康斯坦丁。康斯坦丁非常支持奧運會的舉辦,親自出任組委會主席。而特里庫皮斯於1895年1月24日第七次被請下了台,並且沒能有機會再一次下台。因為他在奧運會召開之前(1896年3月30日)在法國去世了。

1896年4月6日,喬治一世親自宣布了第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在這屆奧運會上,希臘代表團獲得10塊金牌,46塊獎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二,獎牌數量排第一。在最引人注目的馬拉松賽中,希臘送水工人斯皮里頓·路易斯(Σπυρ?δων Λο?η?)獲得冠軍。賽後,他獲得了希臘民族英雄的光榮稱號。

馬其頓問題與韋尼澤洛斯的登台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巴爾幹半島上最大的問題是一個叫馬其頓的地方。馬其頓當時屬於奧斯曼帝國,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都想得到他,奧斯曼帝國也不願意放棄。馬其頓經常發生綁架、炸彈等恐怖事件。1903年後,由於列強的干預,馬其頓變得更加混亂。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希臘人彼此開火,土耳其人與所有這些人對陣。1908年英國政府決定給馬其頓安排一位總督。然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年,馬其頓的一群被稱作「青年土耳其黨人」的土耳其人,他們正式的名稱是「統一和進步委員會」(?ttihad ve Terakki Cemiyeti),在塞薩洛尼基發生起義。起義迅速席捲整個馬其頓,使伊斯坦布爾的蘇丹被迫恢復憲法。

奧斯曼帝國的混亂給所有巴爾幹鄰國可趁之機。奧匈帝國宣布合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宣布成為王國。而克里特議會於1908年10月12日宣布與希臘合併,一個五人委員會在國王的名義下執行政府職務。五人委員會的首領是1906年認為喬治王子沒有為克里特合併做任何事情而迫使他辭去克里特高級專員職位的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也就是1896年領導克里特暴亂的那個人。

希臘首相,特里庫皮斯黨的新黨魁喬治·塞奧托基斯(Γε?ργιο? Θεοτ?κη?)宣布他不承認克里特的聲明,結果他第四次被請下了台(1909年7月29日,亦是他最後一次下台)。新上任的首相德米特里奧斯·拉里斯(Δημ?τριο? Ρ?λλη?)將此問題交給列強來決定。兩位首相的作為激怒了民族主義者。一群軍官組成了軍事聯盟,在雅典發生政變。他們首先使拉里斯辭職,並更換了內閣成員。喬治一世為了平息政變,從克里特請來韋尼澤洛斯來解決危機。結果是軍事聯盟自動解散,韋尼澤洛斯於1910年10月18日第一次就任首相,並在1911年修改了憲法。

巴爾幹戰爭與國王遇刺身亡

韋尼澤洛斯登台後,進行了政治、經濟的改革。他還請來了法國和英國的軍事代表團,對軍事進行了改革,改善了希臘海軍的裝備,為今後的戰爭做好了準備。同時,他計劃建立巴爾幹聯盟,將所有巴爾幹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聯合起來,反抗走向崩潰邊緣的奧斯曼帝國。

1911年至1912年,意大利與奧斯曼帝國發生戰爭。韋尼澤洛斯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1912年與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保加利亞締結了巴爾幹聯盟。10月8日,門的內哥羅向奧斯曼帝國帝國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10月17日奧斯曼帝國向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宣戰,18日希臘宣布合併克里特並向土耳其宣戰。王儲康斯坦丁作為陸軍總司令,在戰爭中一血前恥,在薩郎塔波羅和吉安尼察的戰役中屢戰屢勝,並於11月9日占領塞薩洛尼基。王儲康斯坦丁與首相韋尼澤洛斯在城內巡遊了幾天後,喬治一世以勝利者的身份來到這座希臘的第二大城市。

1912年12月3日,奧斯曼帝國宣布投降。正當各國在倫敦開會討論和平條件時,「青年土耳其黨人」於1913年1月帶領奧斯曼帝國恢復戰爭。結果是奧斯曼帝國的再次失敗,希臘占領了約阿尼納和伊庇魯斯。其他巴爾幹聯盟國家也得到了新的領土。

就在希臘軍隊節節勝利,領土擴大的時候,塞薩洛尼基發生了悲劇。喬治一世在塞薩洛尼基時與在雅典一樣,從不帶任何保鏢護衛。1913年3月18日17時15分左右,一個叫亞歷山大·希納斯(Αλ?ξανδρο? Σχιν??)的人從背後近距離開槍射死了喬治一世。亞歷山大·希納斯據說「屬於一個社會主義組織」,「在被捕時聲稱他殺死了國王,因為國王拒絕給他錢。」希臘政府否認了這次暗殺有任何政治動機,說希納斯只是個「醉酒的流浪漢」。

喬治一世的長子王儲康斯坦丁繼承了王位,稱希臘人國王康斯坦丁一世。5天後,喬治一世的棺木,披着希臘、丹麥兩國國旗,從塞薩洛尼基運送至雅典大教堂,最終被安葬在塔托伊(Τατ?ι)。這裡日後成為希臘王室的王家墓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