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府詩述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樂府詩述論》,副標題:王運熙文集,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於1956年11月,其前身為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6月改組為中華書局[1]上海編輯所,1978年1月改名為上海古籍出版社。該社以出版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語言、科學技術、醫學、軍事、工具書[2]、畫冊、大專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學術研究著作為主,兼及普及傳統文化的讀物。

內容簡介

《樂府詩述論(王運熙文集)》主要為作者對樂府詩歌淵源和發展演進所進行研究的相關學術論文合集。分為上編《六朝樂府與民歌》、中編《樂府詩論叢》和下編《樂府詩再論》三個塊面。

前言/序言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六朝樂府與民歌》、中編《樂府詩論叢》,過去曾分別單行出版;這次重印,大體保存原貌,只在少數地方作了一些修訂。下編《樂府詩再論》則是新編起來的。

《六朝樂府與民歌》一編,主要是在1948年夏季到1950年夏季兩年中寫成的。1947年夏,我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任為該系助教。當時系主任陳子展先生,鼓勵我多做一些古代文學的專題研究。我打算研究漢魏六朝文學,他認為可以先研究該時期的雜體詩。我聽從他的意見,先是寫了一篇《離合詩考》(後由他介紹發表在《國文月刊》第七九期)。接着研究風人詩(其特點是包含諧音雙關語),因而細讀了含有許多諧音雙關語的樂府清商曲辭中的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在閱讀過程中,參證各種史乘記載,發現吳聲、西曲有不少問題,諸如不少曲調的作者、本事,其和送音節以及產生時代、地域等,過去或不受注意,或未被充分闡述,因而其原來面貌沒有被人認清,甚至引起了一些誤會。於是就探索所得,寫出七篇系列論文,結成此編。此編以吳聲、西曲為研究對象,而吳聲、西曲歌辭中包含着一部分民歌,還有許多具有民歌風格的文人作品,因此取名《六朝樂府與民歌》。全稿寫成後,由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出版,時為1955年,後來又由古典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重印。

目錄

自序

上編 六朝樂府與民歌

吳聲西曲的產生時代

吳聲西曲的產生地域

吳聲西曲的淵源

吳聲西曲雜考

論六朝清商曲中之和送聲

論吳聲西曲與諧音雙關語

神弦歌考

中編 樂府詩論叢

漢魏兩晉南北朝樂府官署沿革考略

漢武始立樂府說

清樂考略

說黃門鼓吹樂

漢代鼓吹曲考

雜舞曲辭雜考

漢代的俗樂和民歌

論《孔雀東南飛》的產生時代、思想、藝術及其問題

南北朝樂府中的民歌

漢魏六朝樂府詩研究書目提要

附錄 七言詩形式的發展和完成

下編 樂府詩再論

略談樂府詩的曲名本事與思想內容的關係

樂府民歌和作家作品的關係

相和歌、清商三調、清商曲

讀漢樂府相和、雜曲札記

蔡琰與《胡笳十八拍》

六朝清商曲辭的產生地域、時代與歷史地位

論吳聲與西曲

劉宋王室與吳聲西曲的發展

吳聲、西曲中的揚州

謝惠連體和《西洲曲》

柳惲的《江南曲》

梁鼓角橫吹曲雜談

郭茂倩與《樂府詩集》

讀《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論樂府詩絕句四首

離合詩考

附錄 研究樂府詩的一些情況和體會

增補本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