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髻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髻岩又名「靈應岩」,烏髻岩位於永春縣城西北40公里的錦斗鎮飛鳳山。烏髻岩稱「烏髻」,因烏髻岩石有烏石形似古代仕女美髻而得名。初建於唐開元年間,距今1300年,是泉南佛國獨具特色的著名古剎,又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集「朝聖」與觀光於一體的優秀旅遊勝地。[1]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自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優惠政策。

中文名稱: 烏髻岩

別 名: 靈應岩

所屬地區: 永春縣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6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境內

著名景點: 滴水瓊珠、薜蘿證果、桃坪春曉

旅遊環境

烏髻岩旅遊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境內,集山水風光旅遊與宗教朝聖於一體,以其豐富的歷史勝跡、綺麗的山光水色和迷人的民間傳說而馳名遠近。

烏髻岩又名「靈應岩」,在錦斗鎮的飛鳳山凹,因山後一烏石形似古代美女髮髻而得名。「蒼松翠竹琪花瑞草無雙地,秀水嵐山幽谷甘泉別有天。」這是古代詩人遊歷烏髻岩時留下的墨寶,也是烏髻岩旖旎風光的真實寫照。烏髻岩是泉南佛國獨具特色的著名古剎,又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烏髻岩寺始建唐代開元年間,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閩南佛國獨具特色的千年古剎。在烏髻岩懸山式大雄寶殿裡,供奉着一尊深受尊崇的黑臉觀音---烏髻觀音,海內外多處供奉的烏髻觀音均源於此。清乾隆52年《永春州志》記載:烏髻山勢著文筆,林木薈蔚,望之如雲鬟。歷代名人雅士曾相繼徑游,宋代進士王胄、大理學家朱熹,明代名相李九我等都曾於此留下珍墨、錦章,岩中主祀烏髻觀音,佛號顯化大士,被敬為吉祥女神,馳譽八閩,蜚聲海外。

傳說

《永春州志》記載「烏髻山勢若文筆,林木薈蔚,望之如雲髻。《福建通志》把其列入「名勝志」。這裡層巒迭翠、岩谷縈紆、松嘯澗鳴、風光旖旎,遊人至此,大有超塵脫俗、返歸自然之感。歷代名人雅士相繼往游,宋代進士王胄、大儒朱熹,明代名相李九我,清代六品知縣傅天培、州官關一崧等,曾於此留下珍墨、錦章與文苑佳話,若於碑刻,題掛,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烏髻岩鍾靈毓秀、跡地靈異,是民間信仰烏髻觀音的祖庭。岩中主祀「烏髻觀音」,佛號「顯化大士」,暱稱「烏髻媽」,被敬為「吉祥女神」,馳譽於八閩,蜚聲于海甸,深得鄉民、僑親喜愛與尊崇,香火旺盛,累世綿延。馬來西亞巴桑「錦雲亭」「紫雲亭」、柔佛武吉甘蜜「烏髻岩」,多處供奉「烏髻觀音」,皆源自錦斗,且一直保持着友好文化交往。

景點

烏髻岩風景區山水殊勝、景觀幽絕,景區分為烏髻宗教文化、烏髻溪戲水、怡情屏休閒、情人谷度假、望仙坪探險、登山運動等六大旅遊項目,景區擁有烏髻慈航、彌勒迎賓、紫竹甘霖、村姑皈道、樟波倩影、倚雲覽勝、鳳旦衍祥、蓮池清趣、神龜護溘、曲徑雙檀、天風來瑞、滴水瓊珠、薜蘿證果、桃坪春曉、天梯勵志、猴燈釀慧、仙醪益壽、雲海望山、觀音賞櫻、神仙足跡等20勝景。榮膺泉州市「文物保護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國家AAA級旅遊區。

文學作品

聯題烏髻岩(新韻)

青山枕烏髻,裊裊禪音繞瓊檐,千年上下,墨刻猶存、香煙每旺,氣勢騰達,留李賢相天梯勵志;

白玉修金身,盈盈梵露垂寶器,萬里方圓,聲名甚著、信善逾增,慈悲顯化,引朱理學雲海觀仙。

注釋:

明代名相李九我一生以「清、慎、勤」著稱。天梯勵志:景點名。

白玉:觀音雕像用白玉花崗岩做成。金身:傳說觀音菩薩有金剛不壞之身。

雲海望山、望仙坪,是景點名。因平仄需要寫成「雲海觀仙」。

永春玉斗康志煌(村居秀士)撰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自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優惠政策。

視頻

永春縣烏髻岩風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