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蘇里白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蘇里白鮭

中文學名: 烏蘇里白鮭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硬骨魚綱

目: 鮭形目

科: 鮭科

屬: 白鮭屬

分布區域: 黑龍江省烏蘇里江和松花江,興凱湖次之。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目: 鮭亞目

亞 科: 鮭亞目

種: 烏蘇里白鮭

中文別名: 雅巴沙、兔子魚、白魚、大眼白

烏蘇里白鮭(學名Coregonus ussuriensis)是鮭科、白鮭屬的一種鮭魚。虹膜呈銀白色,故又名「大眼白」,體長可達60厘米。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大於頭長;頭較小。吻短,約與眼徑相等。口端位,口裂小。眼無脂眼瞼,各鰭均小;尾鰭分叉較深。體背部灰呈綠色,體側和腹部呈銀白色;背鰭、脂鰭和尾鰭稍帶淺黃色,胸鰭、腹鰭和臀鰭呈灰白色。側線位於體中軸線,較平直;側線鱗83-92,鰓耙數28-29。

烏蘇里白鮭為北方冷水性魚類,隨生活水域環境溫度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主要產於中國黑龍江省的烏蘇里江,其次是黑龍江、松花江和興凱湖等水域,嫩江數量較少;除俄羅斯黑龍江水系外,庫頁島也有分布。 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定為「易危」級物種。

形態特點

烏蘇里白鮭虹膜呈銀白色,故又名「大眼白」,體長可達60厘米。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大於頭長;頭較小。吻短,約與眼徑相等。口端位,口裂小;上頜骨寬大,後端游離,末端延至眼球中部下方。眼無脂眼瞼,上、下頜、犁骨、齶骨和舌上均無齒。各鰭均小;尾鰭分叉較深;具有很小的脂鰭。體背部灰呈綠色,體側和腹部呈銀白色;背鰭、脂鰭和尾鰭稍帶淺黃色,胸鰭、腹鰭和臀鰭呈灰白色。側線位於體中軸線,較平直;側線鱗83-92,鰓耙數28-29。

生長環境

烏蘇里白鮭為陸封型種類,喜棲息於水質清澈、沙礫或礫底質、水溫較低的平原區河流或藏在大江深水處。常棲居於水溫1-20℃的水域,最適水溫為10℃左右,但水溫降至1℃時,仍能正常攝食。

生活習性

烏蘇里白鮭為北方冷水性魚類,隨生活水域環境溫度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4-5月江河解凍,流水期結束後,集群在河道淺水區索鉺;水溫上升至15℃以上時,開始游向水溫較低的上游支流或山澗溪流;10月水溫降至10℃以下,游回原河道支流進行繁殖。生殖期後,留在河道深處或進入大江中越冬,冬季不停食。烏蘇里白鮭為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小型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夏季幾乎停食,春、秋季食慾較旺。

分布範圍

烏蘇里白鮭主要產於中國黑龍江省的烏蘇里江,其次是黑龍江、松花江和興凱湖等水域,嫩江數量較少;內蒙古自治區分布在嫩江水系的歐肯河(鄂倫春自治旗)、甘河和諾敏河(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及阿倫河(阿榮旗),嫩江幹流(扎賚特旗)也有分布。除俄羅斯黑龍江水系外,庫頁島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性成熟5-6年,懷卵量隨體長的增長而增加,數量為30000-60000粒,卵徑2-3毫米,淡黃色,為沉性卵。產卵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初,進入大的支流中繁殖。雄魚在生殖期出現第二性徵:在體側從鰓蓋後緣至尾柄的鱗片上出現數枚白色隆起的顆粒——追星。追星呈直線排列,外觀十分整齊清晰,側線以上分布有4條,以下有5-7條,共計9-11條,手摸有粗糙感,生殖期後自行消失。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定為「易危」級物種。 瀕危原因:由於主要產區位於中俄兩國的界河,而對界河的生產未加限制,過度捕撈,尤其是中俄兩國漁民大量捕撈體重為100-200克的幼魚,直接影響了資源的正常補充。再則,生活水域環境的污染,也影響着魚類正常的生命活動。大個體高齡魚已極為少見。

保護措施

可取的保護措施是在整個江段取締密網作業,漁具漁網不得小於80毫米。不捕小於400毫米、600克的幼體;在主要產卵場地設立禁漁區,保證有一定數量的親魚進入產卵場進行產卵的機會;開展人工育苗、放流的研究,進行放流增殖。

主要價值

烏蘇里白鮭是黑龍江的主要經濟魚類,也是黑龍江的特產魚,產量以烏蘇里江、松花江下游、黑龍江中游為多。烏蘇里白鮭是冷水性珍稀名貴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肌肉中的脂肪含量為6.7-16%,適於加工罐頭、熏制等,營養價值高。成熟的烏蘇里白鮭卵粒呈圓形,淺橘黃色,卵徑約為2毫米,蛋白質含量高,可用來加工製成魚子醬,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1]

參考資料

  1. [1],烏蘇里白鮭全人工繁殖首獲成功 育種與生物技術室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