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勞動(許衛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義務勞動》是中國當代作家許衛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義務勞動
當年在小城里生活的人,不僅很多人知道義務勞動的名詞,而且多人參加過義務勞動。這種勞動,學校里搞,機關里搞,居委會有時也搞。學校、機關經常搞,部隊只要形勢不緊張,也就是帝修反不來搗亂,他們隨時都在義務勞動。能參加義務勞動是一種快樂,好像特殊待遇,別看你拿着錢勞動,感覺還沒有這樣好呢。
義務勞什麼動?那一定是關乎大家的事,在小城主要就是愛國衛生運動。星期六下午是學校安排的義務勞動,老師說,下午帶什麼工具,到什麼地方幹什麼,孩子就興奮了,對於孩子們還不在於他們的思想覺悟有多高,只是課堂里時間長了,和在籠子裡小鳥感受是一樣的,出來飛飛總是高興的。
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上級指定的地方,除草的鋤草,填水坑的填水坑,挖蒼蠅蛹的挖蒼蠅蛹,按勞累程度那是在課堂幾倍,幾十倍,可大多數孩子都幹得熱火朝天,爭先恐後,滿頭大汗——這十二個字也成了他們後來寫作文必用詞語。事實就是如此,絕不是描寫誇張。
有一年,麥子生滿了蚜蟲,那時候城裡人知道糧食是農民種的,沒有農民他們連西北風也不能正常喝上,因為不可能天天刮西北風。於是城裡組織了學生、機關幹部、職員等等全部到鄉下捉蚜蟲。麥苗即將返青,大夥都小心翼翼把腳儘量站到空白的地方,不忍心踩壞麥苗,小心翼翼地從麥葉上抹下蚜蟲。如果不把這些蚜蟲及時除掉,麥苗連根都會消失,經過飢餓的人們見到麥苗如見到救星,見到恩人,雖說來勞動,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白白為人家幹活,大家想得通,全國人民是一家,何況咱們相距不到幾里路,十幾里路呢。農村饑荒,你城裡也吃不飽啊,誰也離不開誰,魚水之情,千真萬確。後來上級派來豐收2號飛機噴灑六六六粉,蟲是殺死了,後患也就從那時開始了。
機關幹部在當時把勞動當做反修防修的必修課,其主要動機就是防止幹部脫離群眾,產生官僚主義,從而腐敗變質,義務勞動真比什麼教育都有用。勞動中可以看出誰嬌氣了,誰懶惰了,誰本色還在。說來也怪,不少犯罪的人後來都是因為好逸惡勞造成的。不少墮落犯罪幹部在懺悔時也說自己從好逸惡勞開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淵。那些積極肯干,真乾的幹部,不僅勞動是模範,工作也是標兵,身體也是強健。久而久之,勞動光榮深入人心,義務勞動就是更高層次了,是共產主義思想了。
義務勞動的場面也很動人,那裡總有多面紅旗在獵獵飄揚,生動而亮麗,總有勞動的號子此起彼伏,激越而振奮,總有純美動人的歌曲在傳唱,人們相互競賽,你追我趕,雖說都還是粗茶淡飯,基本溫飽,但是那種精氣神絕不是山珍海鮮,膏粱厚味能激發出來的。特別是子弟兵參加的義務勞動,那簡直是玩命,大冬天挖河泥,穿個短褲就跳下去,砸冰,抽水,老百姓就拉着戰士說,孩子,注意凍了。戰士說,你看,連長都不怕,人家還在朝鮮戰場受過傷呢。
後來當經常參加過義務勞動的那一代人,看到報紙上說,某地救人還要談價錢,就知道新的時代開始了,自己跟不上形勢了。
作者簡介
許衛國,江蘇泗洪人,編輯記者 文藝編導、文旅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