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獅觀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舉獅觀圖》,粵劇《舉獅觀圖》傳統劇。原編者不詳。現存本是蘇民生、林仙根整理本。
劇目介紹
薛剛在元宵節誤斃王子,又打爛太廟,將皇帝氣死。武則天執政後,傳旨抄斬薛家。徐策捨棄親兒,救出薛剛侄子薛蛟,將其撫養。十年後,薛蛟學得一身武藝。一天,他將門前一對石獅舉起,還來不及放回原處,遇徐策朝罷歸來,見狀查問,知是薛蛟所為,心中暗喜。遂將薛蛟帶到祖先堂,在薛氏祖先圖前,將薛家遭遇及舍子救蛟之事和盤托出,並命他到雙龍山尋叔父薛剛共謀復仇大計。
粵劇《舉獅觀圖》1912年由華天樂班演出,新白菜、周瑜林主演。民國初年環球樂班的朱次伯也曾演出該劇。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