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麗澤書院,原名麗澤堂,亦稱麗澤書堂,是由由宋朝大學者呂祖謙創建於乾道初年(約1165年~1166年)的書院,位於婺州(今浙江金華)。呂祖謙曾先後邀請當時的著名學者朱熹、張栻、陸九淵、陸九齡、薛季宜、葉適、陳亮等前來書院講學。呂祖謙並且為書堂制訂了學規,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為基本準則[1],學生中如有「親在別居、親沒不葬、因喪婚聚、宗俟訟財、侵犯公財、喧噪場屋、遊蕩不檢」,即勒令退學。
創建背景
呂祖謙這一講學會友之所,系其曾祖父東萊郡侯呂好問於建炎年間宋室南遷時攜全家自開封遷居金華時所借之官屋。後呂祖謙將此屋歸還官府,另置新居於城之北隅,而講學會友之所麗澤堂也隨之北移。以探討學術、交流思想。呂祖謙為麗澤書堂制訂了學規,並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為基本準則,學生中如有「親在別居、親沒不葬、因喪婚聚、宗俟訟財、侵犯公財、喧噪場屋、遊蕩不檢」等行為者,即令其退學。他還為書堂編著了《東萊左氏博議》(二十五卷)、《近思錄》(十四卷)等教材。書院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教學採用個別鑽研、相互問答與集眾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切磋、研討之風甚盛。書院每月授課2-3次,一年舉行一次考試。呂祖謙的嫡傳弟子即有呂祖儉、葉邽、樓昉、喬行簡、王瀚、戚如琥、王深源、李大有等89人。至淳熙八年(1181)8月,呂祖謙謝世,麗澤書堂便由其弟呂祖儉主持[2]。
「麗澤」之名
關於其名字的來由也有兩個說法,一是因屋前臨二湖,故取堂名為「麗澤」,人稱「麗澤書堂」。另一說認為:「麗澤」之名取於《周易》「兌封」象義:「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麗澤」意為兩澤相連,其水交流猶如君子朋友通過講會而交流知識、學說。朱熹曾來信建議命名為「尊賢堂」,呂祖謙去信婉言謝絕,他以《易經》聚朋論道的典故,定名為「麗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