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文論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為文論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五。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為文論事,當反覆致志。救首救尾,則事詞章著,覽者可以立決。陳湯斬郅支而功未錄,劉向上疏論之,首言:「周方叔、吉甫誅獫狁。」次言:「齊桓公有滅項之罪,君子以功覆過。李廣利靡億萬之費,捐五萬之師,僅獲宛王之首,孝武不錄其過,封為列侯。」末言:「常惠隨欲擊之烏孫,鄭吉迎自來之日逐,皆裂土受爵。」然後極言:「今康居國強於大宛,郅支之號,重於宛王,殺使者罪甚於留馬,而不煩漢士,不費斗糧,比於貳師,功德百之。」又曰:「言威武勤勞則大於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近事之功則高於安遠、長羅,而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於是天子乃下詔議封。蓋其一疏抑揚援證,明白如此,故以丞相匡衡、中書石顯,出力沮害,竟不能奪。不然,衡、顯之議,豈區區一故九卿所能亢哉?

譯文

寫文章論述事情,應當反反覆覆突出中心思想,使首足連一,這樣,就會演得事理明顯,詞氣充沛,看的人馬上就可以形成決發性的念見。陳湯斬殺匈奴的邱支骨鄒單于,可是功勞未被朝廷記錄,劉向上奏論述此事,開頭說:「周代方叔、尹言甫誅滅獫狁(匈奴的古稱) ,功成名就。」其次說:「齊桓公有伐滅項國之罪,可是有道德的人根據他具有尊周的大功,也就一再遮掩他的過錯。李廣利耗費了億萬的費用,損失了五萬軍隊,只獲得了大宛國王的腦袋,孝武皇帝卻不考校他的罪過,封他為列侯。」末了說:『常惠是隨着願意打仗的烏孫兵進擊匈奴,鄭吉也只是迎來了自願歸附的匈奴的日逐王,然而都被認為有功,封茅襲土,授於爵位,常惠為長歲侯,鄭吉為安遠侯(按:漢時封侯,並不實有其地,列土之說,只沿習古來常語)。」然後極力進言:「現在康居國比大宛強大,郅支的名號,也比大宛國王的重要,郅支誅殺漢朝使臣的罪過也超過大宛的保留良馬汗血馬不來進貢,無論從哪方面說前者都是強敵。可是陳湯不用漢軍一兵一卒,沒有耗費升斗之糧,立此大功,要是和貳師將軍李廣利相比,功勞則為其百倍。」又說:「陳湯這功,要論威武勤勞,則比方叔、尹吉甫的大;要說陳述大功不計小過,則要比齊桓公、貳師將軍的貢獻大;要談時間遠近,同是近日立功,其功也要高於安遠侯和長羅侯,可是,這麼大的功,竟未見記錄,然而小的過錯,卻屢次傳播,我內心裡實在為他感到痛惜。」於是天子才下令要群臣議論該如何封賞。因為他的一封奏章,或抑或揚,多方取證,寫得這樣的明明白白,所以任憑宰相匡衡、中書令石顯之流下力氣阻止,終究沒能破壞成功。不是這然的話,匡街、石顯的議論,哪裡是小小的一個至多做過九卿之一的劉向所能對抗的呢?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為文論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