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絨端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絨端燈塔
圖片來自lexishibiscuspd

丹絨端燈塔英語:Cape Rachado Lighthouse馬來語Rumah Api Tanjung Tuan)是一個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亞羅牙也縣外飛地Tanjung Tuan的燈塔。該燈塔很可能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燈塔,其歷史可追溯到16世紀的葡屬馬六甲時代。[1][2]

歷史介紹

關於這個燈塔的早期歷史已不可考,而根據當地傳說,該塔建於1511年,當時葡萄牙占領馬六甲時。馬六甲的葡萄牙殖民政府建造一座燈塔,以便引導其船隻通過狹窄的馬六甲海峽進入馬六甲城,並將該燈塔命名拉查多海角「Cape Rachado」(源語言為葡萄牙語,意為「破碎的海角」)。該燈塔的控制權在1641連同馬六甲落在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而在1817年英國暫時控制馬六甲和丹絨端時,英國便已經開始計劃改建該燈塔,但因為當時英國還未擁有馬六甲而沒有進行工程。

直到1824年英荷條約達成後,英國才在1863年重建該燈塔,並使用至今。在1990年,政府在原燈塔旁邊建造了一座混凝土塔,以容納馬來西亞衛星系統(MEASAT)的雷達

丹絨端曾是中國政治革命家康有為的避風港,以逃避清廷的追捕。康有為在19世紀初發起名為「百日維新」的政治改革,但遭受滿族大臣的頑抗而最終以失敗告終,後來被慈禧太后派人追捕,他在英國總督的維護下逃至新加坡、馬六甲、丹絨端、檳城等多個地點,在中國革命成功後才返回祖國。[3]

設計和位置

1863年建成的燈塔包含一個24米長(79英尺)高的圓形塔架,並帶有燈籠和畫廊,底層有個雙層警衛屋,兩個建築皆由塗上白色塗料的砌體結構建造。在1990年建成的另外一座塔是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塔的頂端擁有一個馬來西亞衛星雷達,以監測馬六甲海峽的交通流量及用作通信用途。

燈塔位於丹絨端林地的最高點,僅距離馬六甲海峽約100米,這使得燈塔的位置成為當地觀鳥的理想地區。只有兩個樓梯通道可進入該燈塔的範圍內:一個有72個台階的螺旋式樓梯和一個位於燈塔後方的石樓梯,後者作為較前則更易走上通燈塔範圍。

參考文獻

  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UNC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2. CAPE RACHADO LIGHTHOUSE. VirtualMalaysia.com. [24 Ma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22日). 
  3. 丹絨端燈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