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潼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潼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關中平原之東,南接藍田縣,北接富平縣,西北接連咸陽市三原縣,西接高陵區,東接渭南市,西南與灞橋區為界。

臨潼區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總面積915平方公里。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曾被評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1]

基本概況

臨潼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總面積915平方公里,人口66.86萬,其中農業人口56萬。轄7個鄉、10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85個行政村。臨潼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周、秦、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

建制沿革

臨潼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周、秦、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因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臨潼縣誌》說:「祥符改名,以臨、潼二水環縣左右故名臨潼」。

戰國時,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櫟陽。

秦孝公時,置櫟陽為縣,因渭河以北地區土地平坦、面積廣,盛產糧食,自秦漢到隋唐,始終保持了縣的建制。除古櫟陽外,還有萬年(今櫟陽鎮)鄣縣(今交口鎮)平陵、粟邑(今康橋粟邑)等縣。

渭河以南在周代為驪戎國,並有戲邑、芷陽之設。

秦始皇帝嬴政時設酈邑(公元前231年)。

漢高祖時改酈邑為新豐(縣城地址在今新豐,公元前197年)。

唐垂拱二年(686年)改為慶山縣,天授二年(691年)置鴻州並鴻門縣於零口。

神龍三年(705年)廢慶山縣復為新豐縣。

天寶三年(744年)設會昌縣(今城區所在地)。

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把新豐併入會昌,改名為昭應縣。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臨河(石瓮寺溝水)繞城東而過,潼河(溫泉水)繞城西而走,隨取名臨潼。

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櫟陽縣為鎮,歸屬臨潼縣。

明清之時,臨潼歸西安府治轄。民國時屬咸陽行政督察區。

1949年臨潼解放,為渭南地區管轄。

年改為省轄。

1958年劃歸西安市。

1961年復歸渭南地區。

1983年10月劃歸西安市管轄。

1997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57號):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區政府駐驪山鎮。[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滻灞生態區和新築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全區總面積9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臨潼區地貌基底構造,屬渭河斷陷谷地中次一級的構造單位,即臨潼—高陵斷塊隆升帶,這種構造格局開始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初,形成於第四紀,是喜馬拉雅山運動的產物。由於新華夏系及秦嶺緯向構造體系在該區內的聯合作用,這兩組不同性質、不同方向的構造體系,嚴格地控制着盆地內的各種構造方向,使地貌結構形成以下的特點:

由於盆地邊界呈現鋸齒狀追蹤斷裂性質,所以,地貌上呈現鋸齒狀破裂面;

由於自盆地中心向周圍產生了階梯狀不對稱的塊狀斷面,所以地貌上出現一系列東西或北東向的隆起和凹陷;

由於南、北山麓及黃土台塬的陡坎崖面均呈東西或北東向的弧形走向,所以黃土台塬上的緩崗及拗陷亦成東西或北西向排列;

由於驪山大小峪口洪水在山前拗陷區不斷積淤西移,所以山前洪積扇裙亦自東南向西北遷移、堆積。

氣候特徵

臨潼區位於東亞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氣候的特點,屬於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春季暖和,多風,乾燥,回暖早,升溫快;夏季炎熱,日照長,多雨兼伏旱;秋季溫暖,降溫快,多陰雨;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而雨雪少。[3]

水文概況

臨潼區境內有大小河流10條,均屬渭河水系。其中,境內河流7條,界河1條,入境河1條,過境河1條。南岸有零河、戲河、玉川河、沙河、五里河、臨河、三里河、韓峪河8條河流匯入渭河,北岸有石川河匯入渭水。

渭河

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南海拔2609米高的鳥鼠同穴山,流經24個縣市於潼關港口入黃河,流域面積134766平方千米。渭河從臨潼區西泉鄉宣孔村入境,向東流經行者鄉至新豐鎮席家村以東,北折流至交口鄉陳家莊,又東折流經何寨鄉,至油槐鄉南趙村入渭南縣境。在境內河道長36.5千米。

零河

發源於藍田縣北嶺北麓韓家嶺,沿臨、渭兩縣交界流入臨潼區零口鄉,經何寨鄉寇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49.40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76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115.3平方千米。

戲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村,流經仁宗、東嶽、穆寨、土橋、代王、紙李、零口、新豐、何寨等9個鄉鎮,在新豐鎮胡家窯村入渭河,主河道長32.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15.4平方千米。

玉川河

發源於臨潼區土橋鄉張賈村,流經土橋、代王、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5.5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8.24平方千米。

沙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北陳村,流經仁宗、晏寨、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三育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2.78千米,控制流域面積34.62平方千米。

五里河

發源於仁宗鄉張坪村,流經驪山鎮,在行者鄉藺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9.05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3.24平方千米。

臨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廟西側,流經仁宗鄉,過縣城北行者鄉船王村入渭河,縣城西有潼河,為臨河支流,發源於驪山鎮峰王溝,在縣城北匯入臨河。臨河主河道長15.51千米,控制河流面積19.19平方千米。

三里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張河溝,流經仁宗、斜口、行者、西泉等四個鄉,在西泉鄉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7.08千米,控制河流面積29.92平方千米。

韓峪河

發源於西安市洪慶鄉老灣吳村,流經臨潼區仁宗、斜口、韓峪、西泉等4個鄉,在西泉鄉魏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8.25千米,控制河流面積35.62平方千米。

石川河

發源於銅川市後烈橋,流經銅川市、耀縣、富平、臨潼等4市縣,在臨潼區新興鄉水北村入境,於交口鄉迎仁村入渭河。境內流長3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4356.8平方千米。[4]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臨潼區縣以下的行政區劃,在明、清以前是以鄉、亭、里作為行政單位。《漢書·帝紀》:「成帝鴻嘉元年(前20)以新豐戲鄉為昌陵縣」。在漢代,鄉下設亭。《漢書·公卿百官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臨潼在漢時,曾有鴻門亭、戲亭等設置。

隋、唐以後,鄉下設里,唐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

明代,臨潼原為四鄉五十五里。「弘治五年,遂並為四十里」。

據清乾隆《臨潼縣誌》所載:清代臨潼縣「共四鄉,四十里,每里十甲共四百甲。」

中華民國初期,行政區劃沿襲清代鄉、里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推行保、甲制以後,臨潼縣將原鄉里改為聯保,設立聯保處進行治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又進行聯並。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黨實行新縣制改革,本縣將聯保制改為鎮保制。全縣共劃為17個鎮,鎮下設保,保下設甲,共為131保,2884甲,1318村(有一村數甲)。 1949年5月,臨潼解放,隨即建立人民政權,行政區劃將民國時期的鎮、保、甲改為區、鄉、村。全縣共17區、131鄉、1320村。

1951年,對區鄉進行了調整,把17個區改編為11個區,區設區公所。區下設鄉,共103鄉,成立鄉政府,鄉以下以自然村為單位,設村長進行管理。全縣共1554村。

1956年—1957年合作化時期,對區、鄉作了新的規劃。1957年,將原11個區縮編為5區,把原103鄉縮編為32個鄉,其中5個鄉為縣直轄鄉,其餘的鄉分屬5個區,鄉下設行政村作為一級行政機構。

1958年,掀起公社化運動,臨潼區、鄉聯合組成了六個人民大公社,下設32個管理區,管區下成立生產大隊,大隊下設1779個生產隊。

1961年底,撤銷「大公社」,臨潼劃為4個區,下轄17個公社。連同縣直屬8個公社,共25個公社。公社下設290個大隊,2039個生產隊。1962年,又劃為6個區。32個公社,348個大隊,2537個生產隊。

1966年8月,閻良鎮劃歸西安市,譚家公社移入振興村。臨潼共34個公社,355個大隊,2400個生產隊。

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到1983年,這期間,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變動,1983年下半年到1984年春在全縣範圍內進行了機構改革,取消了公社和生產大隊的形式。1984年4月,正式宣布將公社改為鄉(鎮),設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全縣共設6鎮,1986年又增設櫟陽、斜口2鎮,全縣共8個鎮、25個鄉。共6個居民社區,353個行政村,2553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全區現轄23個街道辦事處:驪山街道、秦陵街道、新豐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橋街道、雨金街道、馬額街道、西泉街道、櫟陽街道、新市街道、徐楊街道、何寨街道、交口街道、油槐街道、北田街道、鐵爐街道、任留街道、穆寨街道、小金街道、仁宗街道。區政府駐驪山街道。[5]

人口民族

據公安年報數據顯示(戶籍數),2009年末全區戶籍總戶數186755戶,戶籍總人口702484人。其中,農業人口58471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3.24%;非農業人口117766,占總人口比重為16.76%;男性人口35527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57%;女性人口347206人,所占比重為49.43%。遷入人口3702人,其中省外遷入1275人;遷出人口2790人,其中遷往省外988人。全區戶籍出生人口8769人,人口出生率12.48‰,死亡人口1981人,死亡率2.8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5874人。

2019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70.04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0.35萬人,城鎮化率為35.4%,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年末全區戶籍人口73.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94萬人,比上年增加0.49萬人。

區內居民大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占的比例較少,有回、壯、藏、滿、朝鮮、土家族等18個少數民族約2200餘人,主要分布在驪山街道辦事處,大多聚居於臨潼城區。

全區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五教齊全,宗教活動頻繁。

經濟

綜合

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42.6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0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0.97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135.52億元,增長5.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9.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9%。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4734元。

2019年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8.1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6%,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2019年全年財政總收入23.34億元,比上年下降22.8%。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6億元,比上年下降2.0%,總稅收收入17.92億元,下降15.4%。全年財政總支出59.27億元,比上年下降4.7%,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82億元,增長5.0%。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33.26萬噸,比上年增長1.1%,其中,夏糧16.17萬噸,下降2.1%;秋糧17.09萬噸,增長4.2%。

2019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0.23萬畝,比上年下降0.1%。蔬菜產量53.12萬噸,增長5.3%;水果產量7.83萬噸,增長5.5%。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年工業增加值 5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7.48億元,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76億元,增長15.6%。

2019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13.96億元,比上年下降0.2%。

2019年全年區屬房地產開發投資[3]41.36億元,增長60.9%。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7.14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8.7%,工業生產電力消費2.0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57%。其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比較高的行業,食品製造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2.41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03%;農副食品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83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57%。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19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5.52億元,比上年增長7.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59億元,下降1.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6.42億元,下降0.1%;金融業增加值13.62億元,下降0.5%;房地產業增加值19.20億元,增長2.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72.77億元,增長8.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4]企業營業收入12.5億元,比上年下降0.6%。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9.95億元,比上年下降12.5%。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6.69億元,下降13.3%,其中工業投資16.62億元,下降22.6%;民間投資75.49億元,增長5.4%;工業技改投資2.11億元,下降41.5%。

201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5.6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1%。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7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7.39億元, 增長0.9%。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680萬美元。

金融

2019年,人民幣存款餘額377.10億元,增長3.8%,其中,個人存款餘額271.19億元,增長12.4%。人民幣貸款餘額146.71億元,增長6.6%。

旅遊

2019年全年臨潼區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386.63萬人次,同比增長5.5%;旅遊收入313.69億元,同比增長3.0%。[6]

社會事業

城建環境

2019年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24%。綠化覆蓋率為39.57%。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率6.9%。

教育科技

2019年,全區各類機構幼兒園共199所,其中普惠幼兒園138所,普惠幼兒園占比69.4%。小學105所,普通初中26所,普通高中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中4所。全區小學專任教師數2479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2638人。小學在校學生4181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6096人。

2019年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1家。

文化事業

2019年全區共有區級圖書館1個,藏書133.77千冊,劇場影劇院2個,體育場館2個。

醫療衛生

2019年,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數527家,其中醫院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家,衛生院5家。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564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1176人。各類衛生機構床位2934張。

2019年全區提供住宿的法定社會服務機構8個,床位1254張。年末城鄉低保人數共8011人,其中,城鎮低保人數442人,農村低保人數7569人。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

社會保障

2019年年末,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8.63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2.9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99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4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41萬人。

公眾安全滿意率為93.4%。[7]

交通運輸

臨潼區交通條件便利,數十條鐵路和國省級公路從區內通過,新豐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全區通鄉公路和鄉村道路基本硬化。臨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西潼高速公路、108國道穿境而過,到咸陽國際機場50分鐘;隴海、西延等數十條鐵路交匯成西北最大的新豐鐵路編組站,2002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物流暢通,交通運輸條件十分便捷。

地鐵

西安與臨潼市域軌道交通起點為西安地鐵一號線紡織城終點站,與在建的紡織城客運樞紐銜接,終點站為臨潼北二環,線路全長23.2公里,總投資約130億元。線路敷設方式以地下交通為主、高架為輔。其中紡織城——紫霞四路站和芷陽廣場站——北二環站共兩個段落為地下線,紫霞四路站——芷陽廣場站為高架線。全線擬設站點13個,大致為紡織城站、柳雪路站、紡園三路站、田王站、洪慶站、紫霞四路站、紫霞一路站、芷陽五路站、芷陽廣場站、大學城站、華清池站、廣場路站、北二環站。設車輛段1處,車輛段接軌於灞橋區柳雪路站。按照安排,計劃一季度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招標,二季度完成勘察和初步設計,三季度完成施工招標和部分施工圖設計,四季度開工建設,2017年建成通車試運營。[6]包括各站停靠時間在內,西安地鐵二號線的時速是每小時35公里。

航空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臨潼區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58公里。

鐵路

西安火車站,臨潼區距離西安火車站26公里。

公路

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幹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幹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旅遊資源

風景名勝

區內歷史遺蹟十分豐富,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省級5處。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鴻門宴」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此。姜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遺蹟。

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2個國家AAAAA級景點,驪山、秦始皇陵2個國家AAAA級景點,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馬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驪山風景區是國家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世界八大奇蹟館位於西安臨潼秦陵北路中段,它是一座根據史料復原,微縮並有機連為一體的大型室內藝術館,該館氣勢磅礴,規模宏偉。

鴻門坂博物館,鴻門宴遺址位於臨潼區新豐街辦鴻門堡村,距秦兵馬俑博物館2.5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河,地處通關通長安之要道,交通便利。

西安臨潼博物館是一所地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餘米處,建館三十餘年歷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餘件,展出面積六百餘平方米,設有五個陳列室,一個歷代石雕碑廊,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

扁鵲紀念館位於臨潼兵馬俑東北五公里南陳村,相傳扁鵲被害於此,就地掩埋的。建有扁鵲墓莊園。扁鵲行醫周遊列國,被害於何地也是一謎,多傳是被害於臨潼。

秦陵地宮屬於人造模擬景點,其構思主要以司馬遷《史記》中的有關記載: 「 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 和 「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等歷史資料為依據,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園輝煌雄偉的壯觀場面。[8]

名優特產

火晶柿子

臨潼出產的火晶柿子有它獨特的品位,臨潼火晶柿子因果實色紅如火,果面光澤似水晶而得名,是臨潼特有的柿子品種。

特點是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果肉蜜甜。臨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鮮食外,可釀酒、做醋,藥用能治腸胃病、止血潤便、降血壓,同時還是良好的滋補品。

用臨潼火晶柿子和麵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餅,綿軟香甜,是西安有名的小吃,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國內外旅遊者的讚譽。

臨潼石榴

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享譽九州,馳名海外。

臨潼醪糟

用臨潼礦泉水或與其相當的水或泉水釀製的醪糟,汁濃醇郁,酸甜芳香,可活血健胃。

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城市裡還有賣冰鎮醪糟的。還有的專門賣那未經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稱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

在眾多的醪糟中,臨潼的最著名,人稱臨潼醪糟或臨潼桂花醪糟。製作方法與民間一般的方法略同,特點是汁濃味醇,燒開後糯米浮於水面,酒香撲鼻。

臨潼拐棗

陝西話說拐棗,學名枳椇。有許多雅號,萬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萬壽果、金鈎子、金鈎梨、梨棗、枸、雞爪梨、雞爪蓮、臭杞子、蓮慶、糾結子等。

果實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實形態似萬字符「卍」,故稱萬壽果。

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後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入藥,為清涼利尿藥,並能解酒;「拐棗酒」能治風濕症;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築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9]

榮譽記錄

2018年4月21日,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辦的2018美麗中國——生態文化城市論壇暨美麗鄉村文明經驗交流會上,臨潼區榮獲「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遊名區」稱號。

2018年5月,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布,臨潼區上榜。

2018年10月22日,臨潼區被確定為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