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江仙 冬日即事(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江仙·冬日即事》

作品名稱:《臨江仙·冬日即事》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臨江仙·冬日即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到與友人的宴飲,下片表現出對官務的慵倦情緒。全詞為送別之作,卻敘述與議論仕宦生活,寫得比較含蓄。

原文

譯文

到了自古以來的休假日,無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輕聲吟來消磨時光。天低雲重春日陰沉沉,室內宴席座上的人已經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沒有紫雲。淒風寒雨、時光匆匆催人很緊,審訊囚犯時間長了會損氣,見到飛翔的鶴時感到自愧驚心。[2]

賞析

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起。自古以來,人們在一起度假日,隨意唱歌、吟詩等。說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頗有雅趣,其實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着描寫了當前的天氣情況:天幕低垂,雲氣濃重,造成了春日的陰霾。這一句寫景並非閒筆,一方面為下文的「雪」、「雨」作背景,一方面也襯托出人內心的沉悶。而後寫到與友人的宴飲,並用室外的雪景作映襯:「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這是兩個無聲的「鏡頭」:一個寫人,一個寫景,一個寫室內,一個寫室外,一個寫靜態,一個寫動態(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這很容易使人想起「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句)一類詩句。在這裡,蘇軾用清冷、寂寥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人」相對無言,只是以酒遣愁的離情別緒,以及內在的孤獨感。

下片「聞道」兩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風流韻事,反其意而用之,說宴會並無美妓聲樂之歡,以見其單調無味,鬱鬱寡歡。也可以說,這裡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尋」紫雲的故實,作了一筆反襯。蘇軾再用「淒風寒雨」加倍渲染,更使人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蘇軾為什麼這樣寫,結尾處透露了此中消息,原來,蘇軾長期為審案斷獄等公務所累,每當看到鶴時,便忽然想到隱居生活的閒逸。話說得比較婉轉含蓄,實際意思是說,對仕宦生涯感到厭倦,而嚮往林下的隱居生活。蘇軾後來在《鶴嘆》詩中寫道:「驅之上堂立斯須,投以餅餌視若無。戛然長鳴乃下趨,難進易退我不如。」與蘇軾自己在仕途上的進退聯繫起來,其意比較顯豁,有助於讀者理解「見鶴忽驚心」這一句的深意。

全詞,雖為送別之作,但敘寫與議論的主要內容卻是仕宦生活,表達得比較隱約和深沉,這種打破常規的作法是比較少見的。[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參考資料

  1. 臨江仙 冬日即事, 詩詞名句網,
  2. 臨江仙·冬日即事, 古詩文網,
  3. 臨江仙(冬日即事), 古詩文網,
  4.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