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引·上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臨江仙引·上國》 |
作品名稱: 《臨江仙引·上國》 創作年代: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文學體裁:詞 作者:柳永 |
《臨江仙引·上國》[2]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後的情景。「上國」二句,點明主題,寫離別之情。開端兩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來的第三句雖為六字,卻需三字停頓一下,敘事的句子語勢富有節奏卻十分急促,化了詞人的行色匆匆,又與下句「長安古道綿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行色匆匆說明詞人與親人離別的時候也是短暫的,道途「綿綿」則又意味着難以再次相聚。詞的開端即通過敘事與寫景為全詞鋪設了濃重的悲劇氛圍。「岸花啼露」、「堤柳愁煙」是描繪離別之景,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岸花」本是樂景,但是詞人卻以「啼露」修飾,頗有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的感覺,因為詞人「啼」、「愁」,所以他才會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煙」。這裡的「露」又象徵着人的眼淚,「煙」象徵着人的愁情。以景寫情,又移情於景,分不清是情還是景,這既是「物情」,又是「人意」。接下來的「物情人意」四字,下的十分精當,所營造的意境又極其淒絕、迷離,自是「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了。
詞的下片轉而寫與妻子分別時的情景。過片換頭句寫臨分手的瞬間。「醉擁征驂猶佇立」,這時詞人已經喝醉了,坐在車上,詞人卻想「佇立」,想要留在此地,不想繼續走下去了,這是因為思念所致。「盈盈淚眼相看」,「盈盈」的淚水飽含着依依惜別的情意,這裡其實也暗示了車子的走動,不然又怎會淚眼「盈盈」。當對方已經在視線中消失的時候,詞人又想到今次離別之後的孤寂,寫孤寂分別從雙方着筆:先寫妻子這邊,「況繡幃人靜」;後寫自己,「更山館春寒」。彼此一個在「繡幃」,一個在「山館」,但同樣是「人靜」、「春寒」。這是一組工穩的對偶句,「況」、「更」為領字,「人靜」、「春寒」是互文,遣詞造句極為考究。煞拍一韻合二處為一體,「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同一個「今宵」,同樣的「漏永」,同樣的「孤眠」,也同樣是無可奈何,更是無法忍受的。
詞的上片,時間、空間相對靜止,餞別之時、臨岐之地;下片時間、空間相對處於推移變化中,時間延長,空間擴展。時空設計上的匠心,把離情抒寫得既有濃縮的情致,又有綿長的餘韻。
這首《臨江仙引》在構思布局以至旨趣上,均頗為類似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但詞意較為高潔,較少纏綿細膩之狀,又沒有「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寥廊、「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雅,故而在意蘊豐厚上明顯遜於後者,其影響自然遠遠不及後者。
詩詞正文
“ |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4] > |
” |
— <《臨江仙引·上國》>,<古詩文網> |
譯文
我在華州,但現在要離開了。停下車駕,匆促地參加送別的筵席。只見河岸邊帶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對面長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憂愁籠罩。面對此景,觸目傷懷,那物的情狀、人的情緒無處不淒涼悲傷。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韁繩騎馬佇立,飽含離情眼淚的雙眼,彼此相看,不忍離去。更何況這一離別,將是彩繡幃帳中人孤寂,山中館驛春夜寒。今宵將怎樣面對這漫漫長夜,一下子分居兩處,獨自而眠。
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柳永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7]
視頻
參考資料
- ↑ 宋代柳永《臨江仙引·上國》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搜狐網 [2019-08-06]
- ↑ 《臨江仙引·上國》賞析. 古詩文網
- ↑ 臨江仙引·上國拼音版注音、翻譯、賞析(柳永). 小升初網[2019-04-27]
- ↑ 《臨江仙引·上國》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柳永. 古詩文網
- ↑ 柳永. 詩詞名句網
- ↑ 柳永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