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歐陽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

作品名稱:《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歐陽修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此詞蘊含了詞人豐富的情感:久別重逢的喜悅、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和離別在即的愁緒。全詞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虛實處理得當,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富有浪漫色彩。

原文

白話譯文

還記得當年剛剛進士登第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今卻是官職卑微身老天涯。分別十年以來我一事無成,白白辜負了當年新科進士的宴會。聽說您要到的閬州有閬山可以通往神仙閬苑,可我登上高樓卻望不到您的家。獨處孤城寒日無端西斜,離別愁緒難以說盡,只見那經霜的紅樹連接着遠處的紅霞。[2]

作品鑑賞

此詞上片撫今追昔。

先懷念過去。久別的朋友來訪,詞人無比喜悅地與朋友暢談從前:當年自己與朋友一同參加科舉殿試,同榜及第,金鑾殿上一同被皇上唱報名次,然後一同跨馬遊街,到瓊林苑赴宴賞花,在繁華的汴京,自己和朋友都覺得春風得意、前程似錦。

再感慨現在。分別十年,歲月滄桑,如今自己卻遠離京城、身貶滁州、官職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無所成就,徒然辜負了當年皇上的隆恩和風光榮耀。過去的得志與現在的失意形成鮮明的對比,抒發了詞人對過去春風得意的歲月的懷念與留戀,對自己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貶謫的境遇的鬱悶與悲嘆。

下片抒寫對朋友的情意。

先寫對朋友的留戀與關心。聽說朋友要去赴任的閬州和神仙的住處相通,那麼自己今後就再也見不到朋友了,即使登上高樓也夠不着神仙之地,看不到朋友的家。久別重逢,自是喜悅,但離別在即,分別難再相見,怎能不讓人依戀不舍;何況朋友任職的四川閬州與自己的貶所滁州相比,是更偏遠、蠻荒之地,自己和朋友「同是天涯淪落人」,朋友也要善自珍重啊。

再想象朋友離開後自己的離愁別緒。朋友的離去,使滁州似乎變成了孤城,太陽不再令人溫暖,一天天的日子顯得空虛、難以打發,生活孤單、清冷、無聊,心裡充滿無盡的離愁,只能將思念付予那些經霜的紅樹以及與它們相連的遠處的紅霞。

此詞風格飄逸。首先,多重時空轉換變化,有重聚的現在,有同榜及第的十年前,還有即將到來離別之後;有詞人與朋友都風光得意的汴京,有詞人「薄宦老天涯」的滁州,有朋友即將赴任的閬州,還有神仙居處的閬苑,境界開闊。其次,多處用虛筆,回憶過去,想象朋友的去處,想象朋友離開後自己在滁州的情形,筆觸靈動超逸。最後,想象奇特,詞人忽發奇想,將人間僻地的閬州點化為天上仙境閬苑,賦予閬州以神奇、浪漫、縹緲的特點,具有神話色彩。再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全詞蘊含了詞人豐富的情感。有因朋友遠道來訪的喜悅,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留戀,有對自己宦海浮沉、一無成就的悲嘆,有和朋友同病相憐的感慨,更有對朋友離別在即的不舍與憂愁。

作者生平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曆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

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

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鬱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並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採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並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