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江仙·夜歸臨皋 (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江仙 夜歸臨皋》

作品名稱:《臨江仙 夜歸臨皋》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臨江仙 夜歸臨皋》蘇軾的詞,雪堂夜飲,醉歸臨皋作。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上半部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下半部是詞人的哲思。

原文

譯文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着藜杖傾聽江水微波蕩漾、舒緩撲退灘岸的隱約輕嘆聲。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着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託餘生。[2]

賞析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即興抒懷,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上片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前兩句點明了詞人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可見是一醉方休的暢飲了。「仿佛」二字,刻畫出詞人醉眼朦朧之態,真切傳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門前駐足叩門的情事。詞人雖連連敲門,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歸來,酣睡已久,鼾聲如雷,於叩門聲全然不覺。於是,詞人索性不再敲門,當此萬籟俱寂的深夜,轉而拄杖臨江,細聽濤聲。蘇軾一向認為「高人無心無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執」(敲門)而不可得,隨即便應轉為「破」(倚杖聽江聲)。這一生活細節,是詞人獨特個性和曠達人生態度的又一次顯現。

下片即是詞人「倚杖聽江聲」時的哲思。「長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莊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之意,是詞人當下對人生的思索和感嘆。想平生顛沛飄泊,身不有己之時居多,何時才能不為外物所羈絆,任性逍遙呢?「夜闌」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寫深夜無風而平靜的江面,也是詞人此際寧靜超然心境的象徵,並從而引發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寫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樣,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囂,在江湖深處安閒地度過自己的餘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情。

全詞的特點是敘事、議論、寫景、抒情相結合,語言舒展自如,簡練生動,表現了詞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情感上,飄逸曠達與悲涼傷感交織一處,是詞人謫居黃州時期複雜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蘇軾現存的362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105次,這是深可玩味的。李澤厚先生說:「蘇軾一生並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美的歷程》)。

由於其結尾所表達的棄官歸隱之念,以至於「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本來,又何必那樣呢?因為根本逃不掉這個人世大羅網」(《美的歷程》)。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視頻

康震解讀: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參考資料

  1. 臨江仙·夜歸臨皋, 古詩文網,
  2. 臨江仙·夜歸臨皋, 古詩文網,
  3.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