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豐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豐集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豐集鎮

所屬地區:商城縣

豐集鎮位於商城縣東北部,距縣城8公里,以鄉政府駐地豐集命名,東與李集鄉毗鄰,南與蘇仙石金剛台鄉接壤,西臨城關鎮,北同河鳳橋鄉相連,全鄉東西境長12公里,南北寬8公里。全鄉人口27627人(2017年),均屬漢族,轄豐集村、青山村、洞沖村、童畈村、霸王崗村、施寨村、王集村、白龍崗村、高斛山村、曹樓村、袁河村、陶廟村、石頭崗村、何店村、油坊店村、三里廟村、涼水井村、張寨村18個行政村,296個居民組,總面積86.0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7324畝。 [1]

歷史沿革

清順治三年(1469年)屬太水裡,宣統三年(1911年)分屬城、康區,1932年分屬赤城縣一、四、五區,1941年分屬中山鎮、峽口鄉;1948年分屬城關、峽口區;1951年分屬三區(豐集)、十區(河鳳橋);1958年屬超英公社;1962年建豐集公社;1983年改稱豐集鄉。豐集"原名"酆集",2010年6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時,同時更名為"豐集"。

屬淺山間丘陵壟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山坡低緩,崗巒起伏,海拔100--350米,土壤為黃棕壤、粗骨性黃棕壤、黃褐土、潮土,主要山有青山(鷹嘴山)、高斛山及與四顧墩鄉交界的鼓陣山、橫山,河流有源於橫山的袁家河、鼓陣山的石堰河、高斛山的進水河, 皆由南向北在豐集村匯入東沙河,境內流長13.5公里。年均溫15.5℃。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無霜期223天。

經濟建設

豐集鎮自然條件優越,盛產小麥水稻,另有板栗藥材、石村、竹木,桐油、茶葉、准草。主要的土特產有板鴨、香油、茶葉等。 2007 年,豐集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8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659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6910萬元,第三產業完成43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5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3300 元。

豐集鎮交通便利,S339線橫穿該鄉,距武漢、合肥各200公里,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電,所有的村都開通了有線電視。鄉鎮企業有玩具、毛巾、床墊、養雞、養鴿、板鴨、自來水等廠及建築公司。

歷史上豐集為縣城東部主要集市之一,幾經興廢,集貿蕭條,房舍簡陋,街道狹窄,僅有幾家店鋪和手工作坊,建國後,隨着區、社、鄉治所的設立,集市逐步擴建,房屋相繼更新,現已成為貿易繁榮的農村集市,有王集、何店、油坊店等小集市。

建國後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興小型二類水庫3座,萬方大塘52口,總蓄水量859萬立方米。下馬河灌渠、鐵佛寺灌渠一支渠經鄉境,總長21公里.交通便利,信陽--葉集公路(南線)縱貫鄉境,境內長15公里。河鳳橋--四顧墩公路橫穿鄉境,豐集--王集--張寨的鄉村循環公路繞鄉境西北部,青山、涼水井、石頭崗等村均有公路連接信陽--葉集公路(南線),鄉政府駐地東建有東沙河大橋,為信葉公路(南線)重要橋樑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