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美合作所 集中營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美合作所 集中營舊址

中文名稱;"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時代;1943-1949年

所在地區;重慶市

級別批次;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國務院

編號;163-111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位於重慶市西北部歌樂山下。 "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簡稱,組建於1942年,在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下,紅岩烈士陵園入口,兩根高約4米、條石砌成的石柱,在靜寂中矗立。其中隱匿在濃密樹叢中的一根鑲嵌着一塊石牌,上書-"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這就是中美合作所遺蹟。中美合作所,全稱"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共同創建的用於訓練特工的場所。1988年,"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序言介紹

1941年12月7日,日本閃電般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國被拖入世界大戰行列。由於美日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之間的戰爭基本上是在海上和空中進行,所以對太平洋上的氣象、水文、軍事等情報的準確掌握,便成為美國打敗日本的主要保證。

早在1941年12月初,軍統局就破譯出日本海軍將偷襲珍珠港的密電。軍統局負責人戴笠將這份密電,通過軍統美國站站長、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武官蕭勃交給美國海軍。但美方懷疑是中國有意挑撥美日關係,故未引起重視。

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檢討忽視軍統局情報的嚴重失誤。隨即一面與蕭勃秘密聯繫,同時也命駐重慶大使館的武官迪帕斯與軍統接觸,以尋求情報搜集的合作

1942年初,在美國華盛頓大飯店,美國海軍金上將、李威廉上校和梅樂斯少校與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武官蕭勃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蕭勃代表軍統局負責人戴笠表示:軍統局可以為美軍在中國提供各種方便;希望美國海軍幫助軍統局訓練游擊特工人員和提供武器裝備、特工器材、軍需物品

梅樂斯根據雙方會談內容擬定了《友誼合作計劃》的方案,規定:"美國提供給國民黨軍統局技術、器材、械彈、軍用物資;國民黨軍統局提供人員給美國海軍,在中國沿海地區和被日軍攻占地區,建立水雷爆破站、氣象情報站、情報偵察站、電訊情報偵譯站、行動爆破站。……"

1942年5月,梅樂斯奉命到中國,首次會晤了軍統局局長戴笠。戴笠指示這次中美情報合作,一定要搞好,要將軍統所有的東西都搬出來,毫不保留地全面合作。

1942年夏秋間,梅樂斯率領一批海軍特工第二次訪華,正式開始了與軍統進行情報合作的活動。同年冬,雙方決定共同建立一個情報機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主持中美情報合作業務,中方由軍統局代表,美方由海軍部情報署代表。

雙方共同擬定《中美合作所協定》,1943年4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正式簽字。中方派外交部長宋子文代表簽字,美方派海軍部長諾克斯代表簽字。

1943年7月4日,在陪都重慶近郊歌樂山下的鐘家山,軍統局鄉下辦事處,中美合作所正式成立。該所直接隸屬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戴笠任主任,梅樂斯任副主任,他們對中美合作所的工作都享有否決權。

此後,中美合作所一直從事培訓和裝備戴笠領導的軍統部隊,運作其下屬的情報站,展開對日游擊戰,直到1945 年日本投降

按協定的規定:"中美合作所系因對日作戰而成立,如戰爭結束應立即宣告結束。"抗戰勝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解散戰略情報局的中美合作所,要求在10月1日前停止全部活動。

1945年9月29日,梅樂斯被兩名美軍醫生以神經衰弱症的名義強行送回美國。10月11日,在歌樂山下的軍統局大禮堂,軍統局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宣告中美合作所結束。

美方人員分批回國。1946 年10 月,美方最後一名人員離開中國,當時整個中國已陷入全面內戰之中。

建築規模

中美合作所下設秘書室、軍事組、情報組、氣象組、特警組、偵譯組、心理作戰組等,最多時全所人員高達6000多人。

中美合作所在歌樂山下縱橫10餘公里的群山之中,建築有房屋800餘間,將包括渣滓洞、梅園、造石場、白公館、五靈觀、紅爐場、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楊公橋、朱公館、步雲橋、嵐埡等地在內的大片土地劃為禁區。

"在這個特殊禁區內,有戴笠、梅樂斯的宅院,有2000多名中美特務的宿舍、辦公廳、餐廳、跳舞廳、大禮堂、軍火庫、倉庫。"厲華說,當時,禁區內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

中美合作所在中美兩國共同對日作戰中起到的作用,以往很少提及,以至於鮮為人知。事實上,中美合作所在對日作戰中發揮出了不少作用。

相關視頻

歷時近6個月保護修繕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渣滓洞景區恢複試開放

參考資料

  1.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 新浪網 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