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秋記憶(張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秋記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中秋記憶》中國當代作家張溢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中秋記憶

俗語說,八月十五月兒圓,它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按照家鄉的習俗,除了外出的,要趕回來之外,中午還要殺雞,包餃子,做些好吃的,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把酒敘舊。那時的鄉村上空,總是飄着裊裊的炊煙,以及飯菜的香味,讓人對八月十五充滿了期待。

早早地,月亮就掛在了東邊的天空。中秋的鄉村,是熱鬧的。宗族、鄰居,互相要帶些月餅、蘋果、石榴什麼的,去竄門,你給我送,我給你送,路上,大家打着招呼,那些讓人永遠聽不夠的鄉音,在寂靜的鄉村里或高或低地傳遞着。偶爾的雞啼,狗吠,讓整個村子裡充滿原始的生機與鮮活,那時的鄉村,就是一副和諧的自然風光畫,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晚飯後,大人們在各自的庭院裡,或碰巧在村尾巷口,讓着煙,老爺爺,大都還是喜歡抽旱煙袋,晾曬乾碾碎的煙葉按在煙鍋里,對着,或點着了,狠狠地吸一口,讓煙霧瞬間遮蓋住刻滿皺紋的臉,那一明一暗的煙火,那花白的鬍鬚里,讓人猜想,裡面一定裝滿了各種神奇的故事。我們小夥伴呢,此時,拿着各式月餅,有買的帶有青紅絲,吃上去很硬的伍仁月餅,也有用麵粉、香油,餡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等,聞起來香噴噴的自製月餅,或拿着紅棗、柿子、蘋果或梨的,紛紛跑出家門,交換着吃物,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那時的夜空,特別的湛藍和清澈,你能看到薄薄的雲翼,一絲絲,象棉絮,一團團,象花朵。透過稀疏不一的樹梢,能看到在雲層里,時隱時現的月亮。那時的我,曲終人散後,總喜歡獨自一人抱着臂膀,靜靜地睜大眼睛,去仔細看月亮里模糊的紋路,猜測背叛了后羿,獨自吃了仙丹,飛上月亮的嫦娥,此時此刻,到底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她為會此時的孤獨而後悔嗎?

月亮是可愛的,總喜歡跟我們小孩子捉迷藏,她是歡快的吧,一會從雲層里鑽出來,一會又躲到樹梢後。我們在村口,在打麥場裡,沐浴着月亮清潔的光輝,打鬧、嬉笑,無拘無束,任午夜的秋露,打濕我們的衣衫。

不知什麼時候,鄉野村落,慢慢地沉寂下來。在大人們呼喚着乳名的「聲聲喚」里,小夥伴們開始不舍地回家,抬頭看月亮,她依然在雲端里漫步,依然不知疲倦地微笑看着我們,依然在村後那條美麗小河靜靜的流淌里,揮灑着明亮的光。

跑了一身汗,盡興的我,也回到家,在父母的催促里,不情願地上床睡覺。月光,就在窗外,游移着,溫柔地看着我,似在不舍嗎,我也感覺到我的無禮了,我不應該撇下她的,我一下子又坐起來,走到窗前,我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暗自慶幸自己,能守在父母的膝前,感受家人濃濃的愛,是多麼的幸福。

後來,上高中、大學,參加工作,每年的中秋,無論身處何方,無論路途再遙遠,我都會按期回家,只為我心中念念不忘的鄉情、親情,我認為,那才是我生命里最珍貴、最難忘的記憶......

當然,並非每一個中秋,都是花好月圓,有時,也會趕上雨季,就象此時,我獨坐在時光的寂寞里,聆聽窗外的雨,感受不一樣的中秋

一刻鐘之前,我的家人和鄉鄰還在這裡,酒酣耳熱,其實,酒菜都是附屬品,那酒里的歲月,那時光里的經典,才是最撥動人心弦的。

一個我家前排旁院的堂哥,小時,我們是最好的玩伴,他比我大幾歲,父親先前是幹部,後來是小學校長。從他那裡,我借來和讀了大量當時非常少而難得的各種書籍,武俠、演義、傳記、小說,包括連環畫,他喜歡聽收音機,我倆經常蹲在家門口的坑邊,一起聽馬季趙炎的相聲,聽蔣大為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從向他借來的留聲機里,聽《小二郎》歌,我們坐着用馬車帶充氣後鋪上板子做成的小船,一起去河裡下網捕魚,看魚蝦在網上蹦噠的情景......

夜,漸漸深了。我拉開門,走出來,感受外面清涼的風。

醉意朦朧的我站在屋檐下,看時斷時續的秋雨,在燈光里,在我眼前,歡快地跳着,此刻,我的大腦一下子歡愉起來,這還是我兒時頑皮的雨麼?雨,落在院子裡,濺濕了地皮,院子裡的石榴樹,葉子濕淋淋的,借着屋子裡的光亮,發出溫柔的光芒。

空氣是濕潤而清新的,沁人心脾

我聽到了屋角蟋蟀的歌唱,那清亮的嗓音,也許是鄉村夜空里最美的和弦,一定是對遠方歸來的我的歡迎吧?

我聽到了雨打梧桐樹葉的聲音,那「啪嗒」的雨滴落地的聲音,在夜空里,傳的悠遠,我甚至聽到了幾聲雞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的時光里,割捨不了的,也許就是浸在骨子裡的鄉土與風情,那散發着泥草味的土壤,那時濁時清滋潤了兩岸的小河,那愈久彌新的故鄉習俗,那濃重的鄉音,憨厚的笑貌,總是不經意溢上心頭,那是一種怎樣的回想呢......

[1]

作者簡介

張溢,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