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文聖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中文聖經是指從基督教的原文聖經及其他語言翻譯而成的聖經。中文聖經包括文言文聖經(古文),中文聖經,粵語聖經(廣東話),吳語聖經等。《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阿拉米語和希臘語寫成。於公元七世紀的時候,波斯景教傳入中國,翻譯出近三十部的聖經經典,大部分屬於專卷的。

由來

中文聖經有一段漫長的翻譯史。馬禮遜牧師1807年踏入中國,開始進行翻譯工作,1814年出版新約的《馬禮遜》譯本,1823年出版了新舊約全書。接着還有其他譯本出現,像1822年的《馬士曼譯本》,1840年的《新遺詔書》,1854年的《委辨譯本》,1862年的《裨治文譯本》,1868年的《高德譯本》,這些都是以文言文譯成。

七世紀:在公元/主後七世紀的時候, 波斯景教已經譯出了將近三十部的經典,大部分屬於專卷的。

十三世紀:從1294年 以後、天主教的方濟各會 (Franciscan)也有譯本,像孟德高維若 (John of Monte Corvino) 也曾經譯了新約跟詩篇。有一位吳經熊叫「聖詠釋義初稿」便用詩歌的題載,文筆非常地優美,這譯本還在天主教作參考用。像思高特 (Scott)譯本,也是很通行的一個語體文的譯本。

十九世紀:遺詔全書,1822年;神天聖書,1823-1824年,更正教的譯本,最早的是馬丁曼的譯本,再來在1807年-1814年,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的譯本是當時通行的文言文的譯本。「新貴詔書」在1840年出版。

另外一個代表譯本就是很多教會代表一起來合作的,他們原來用文言文在1852年翻了「新約」,1853年全書都出版。後來聖經公會覺得需要重新在修定所以前面的婁理瑞,婁理華他們就是來參與這個代表譯本的翻譯。

麥斯都譯本是1857年的時候翻了新約,改為南京國語,所以這一個叫「官話譯本」。官話譯本是比較沒有地方性的語言。施約瑟(SIJ Schereschewsky)又是另外一種譯本,是和合本之前很通用的,用北京的國語。

二十世紀:和合本,1904年-1919年;思高譯本,1968年,天主教使用;呂振中譯本,1970年;當代聖經 ,1974年;牧靈聖經,1978年;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聖經新世界譯本1984,2001;聖經新譯本,1993年。

二十一世紀:聖經新世界譯本(漢語版),2001年。和合本修訂版,2006年-2008年。中文標準譯本(新約),2011年,全球聖經促進會與Holman Bible Publishers出版。

現今流行譯本

和合本聖經:簡體中文的和合本聖經和合本聖經(Chinese Union Version)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中文譯本。1890年在上海第二次的宣教士會議的時候,決定推派代表來翻譯通用的譯本。所以三個委員會出三種譯本,一種是淺文理的新約 (淺的文理意思就是比較文言文,不是那麼深),然後再翻文言文的新約。

1907年,出國語新約和合本,就是用白話文的國語新約。1919年,出文理跟國語的新舊約,所以那時候和合本就全部和在一起出版。大部分的教會用的聖經還是和合本的譯本。事實上這八十年間還是沒有一個譯本能夠完全地取代和合本,雖然和合本當時所用的一些名詞,或者一些文法的方式,我們今天看的時候可能有一點點不習慣,但是基本上他的翻譯因為這三方面都做非常地好,所以還有其他地版本但是很少能夠完全取代它。

1919年初版初印和合本

聖經新譯本:在海外今天也有比如象「今天佳音譯本」的現代中文譯本,還有「聖經新譯本」,但是都還很難完全取代和合本。聖經中文公會在準備把和合本和合譯本當中有一些名詞,用詞,地名改為現代化的方式。

聖經

聖經》是基督教重要的經典,在基督徒心中,《聖經》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其具體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1]。《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共27卷,包括記載耶穌生平、言行的「福音書」,敘述早期教會情況的《使徒行傳》[2],傳為使徒們所寫的《書信》和《啟示錄》。

參考文獻

  1. 《聖經》為什麼分舊約和新約,我愛歷史網,2021-04-27
  2. 《使徒行傳》與早期教會的建立,新浪博客,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