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村(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所村 |
中文名 :中所村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鄉 |
中所村隸屬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鄉,地處珠街鄉南邊,距珠街鄉政府所在地2.50公里,到鄉道路為水泥、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區10公里。東鄰聯合村委會,南鄰沿江鄉大龍村委會,西鄰墩子村委會,北鄰湧泉村委會。 全村共15個村小組,轄雷家營、中所營、孫家營、楊家壩、箐口大村、箐口小村等。總戶數1034戶,人口5034人,有耕地面積2668畝,其中水田1665畝、旱地1003畝,魚塘150畝。林業用地面積14176畝,其中生態林面積11620畝,商品林面積2556畝。有低保戶26戶共73人,五保戶24戶。全村面積11.68平方公里,海拔1862米,年平均氣溫13.20℃,年降水量953.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稻穀等農作物。 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21年9月6日,入選擬認定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00畝(其中:田2430畝,地 470畝),人均耕地0.5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792.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梨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84畝,其中養殖面積56畝;草地1428.70畝;荒山荒地 6659.77畝,其他面積1660.12畝。有砂石料等資源。
社會事業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1122戶通自來水,有75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有1197戶通電,有110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2.65%和96.4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1049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902戶(分別占總數的87.64%和75.36%)。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2.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0公里。 全村共擁有汽車236輛,拖拉機35輛,摩托車67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30畝,有效灌溉率為83.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3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3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578、243、376、0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7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投資80萬元建起綜治服務中心,投資60多萬元安裝監控探頭68個、人臉識別系統4套等設施,投資3萬餘元購買8輛摩托車,成立巡邏隊,建立公安視頻監控圖像共享分平台,全村視頻監控全覆蓋。新建居民住房960套。完善通村道路、供排水、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打造風格獨具特色的文體廣場10個、文化長廊7個、景觀小品2個,完成路面硬化16.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60盞,栽種苗木7.2萬株,建設衛生公廁21個,打造「三堆變三園」景觀節點11個。
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52.1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68.32萬元,占總收入的6.27%;畜牧業收入474.61萬元,占總收入的4.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476頭,肉羊90隻,肉雞10437隻);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9498.76萬元,占總收入的89.17%;工資性收入267.88萬元,占總收入的2.51%;其他收入10.50萬元,占總收入的0.1%。農民人均純收入3786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7.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56人(占勞動力的19.31%),在省內務工546人,到省外務工10人。 從2006年開始統一種植美國優質葡萄品種。2008年,為了提升中所葡萄產業發展水平,成立了中所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每年葡萄產業可吸納周邊剩餘勞動力200餘人,社員種植面積最多的達62畝,最少的有10畝。到2021年,中所村葡萄種植規模已經達到3000畝,年產量達60萬公斤,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中所村委會將以葡萄產業為抓手,把特色農業與旅遊休閒結合。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工業、農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55.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32%。該村發展葡萄、石料、林果業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葡萄產業。截止2006年底,擁有企業 35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截止2006年底,擁有教師24人,在校學生443人,距離珠街中學2.50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年被 評為 等等。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22戶,共有鄉村人口5242人,其中男性2590人,女性2652人。其中農業人口5242人,勞動力294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回族、苗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202人,彝族28人,回族9人,苗族2人,其他民族(僳僳族)1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10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45.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161(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5%;享受低保95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人數8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2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8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8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96戶,占農戶總數的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