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閩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閩語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在廣東省境內的一種方言,通行於古香山縣之隆都、得能都、四大都、谷都和恭常都等地。即現在廣東省中山市的沙溪、大涌、南蓢、三鄉及火炬開發區的張家邊一帶與珠海市唐家灣鎮淇澳島和拱北關閘、聯安、高沙等三個村落等地。

中山閩語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方言是隆都話,因此被語言學界當做中山閩語的代表方言[1]

歷史

根據《香山縣誌》的記載,宋元期間,由於戰亂,福建沿海一帶的移民前來香山縣一帶定居。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山閩語各小片受到粵語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混入了不少粵語詞彙和語音特徵,因而與閩南語的泉漳片和潮汕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差異。

名稱及差異

中山閩語現皆泛稱村話,明嘉靖的《香山縣誌》則稱之為東話,康熙《香山縣誌》沿用此說,乾隆《香山縣誌》則更訂當時分布後仍以東話稱之:「東話常都之半及龍德四大等都為一」,其後在敘述完香山縣北部的粵語後再補充說敘述谷都的三鄉話:「惟谷字都近於潮閩譯以客話乃通」,其在沙溪、大涌一帶又稱隆都話;張家邊一帶又稱得都話或張家邊話;南蓢一帶又或可稱南蓢話;三鄉一帶又稱三鄉話是最接近閩南本土的閩南語的中山閩語。珠海淇澳島閩語屬於隆都話,,拱北三村的閩語則稱為拱北話。隆都話南蓢話張家邊話為各地閩語(其中自閩南、閩東與潮汕的語源比較明顯)混合語,三鄉話為相對較純的閩南語(但仍有其他閩語的成分),拱北話成分尚欠研究。後兩者之間基本不能互通,與隆都話、南蓢話和張家邊話亦不能互通。雖然隆都話與東鄉地區的南蓢、張家邊話較為相近(亦基本上可大致互通),但因兩片間有粵語區(石岐話)相隔,經長時間發展兩片閩語中亦有差別[2]

視頻

中山閩語 相關視頻

福建閩東話與廣東中山閩語的對比
帶你一起聽好歌閩語歌曲中山七里

參考文獻

  1. 趣談中山方言隆都話 ,騰訊視頻,2014-12-26
  2. 中山閩語研究 ,豆丁網,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