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夜嘆 |
作品名稱:中夜嘆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敖陶孫 |
中夜嘆是宋朝詩人敖陶孫的作品之一。
敖陶孫,字器之,號臞翁,一號臞庵,自稱「東塘人」。《福建省情資料庫》說是閩縣人,亦有誤)。清乾隆《福清縣誌》載:「敖陶孫,字器之,東塘人」。[1]
淳熙七年(1180年)鄉薦第一,客居崑山。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江湖集》、《江湖後集》可見其佚詩。
正文
臞庵胸中空濩落,正爾有愁無處著。 比來有酒三捫膺,突兀又似堆衡霍。 道邊俗子略滿眼,舉扇障塵不容卻。 正如白日殺快讎,草草九衢面皆惡。 不應叔末盡鬼魅,世道如此我何樂。 獐頭鼠目動侮人,貌敬逡巡背輕薄。 其餘邊幅輟周孔,汝身無苦何遭縛。 中原干戈六十載,八陵玉座塵漠漠。 假君無力堪汛掃,渠可忘憂置恢拓。 屯田邊壘差易事,三十餘年束高閣。 嗚呼吾君至仁厚,一言罷行水赴壑。 雷塘勺陂可復請,專創一司足經略。 牛犁居屋旋填補,虎士編氓間參錯。 聊城指日下魯奇,祁連刻期開衛幕。 行之十年倘未效,臣頭請膏斬馬鍔。 奈何諸人忍奈事,天保正用初無作。 居然判道君北海,不復追隨我西洛。 墨池到了須楯鼻。茶甌小緩支鐺腳。 儒生寂寞守太玄,共盡同歸一丘壑。[2]
生平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敖陶孫鄉薦第一,「律賦傳海內為式」,「鉅家名族卒虛講席競迎致」,不久「入太學」。為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曾從龍榜進士。歷任海門主簿、漳州教授、廣東轉運司、平海節度判官、溫陵僉判等。理宗即位(1125年),轉奉議郎,賜緋魚袋,主管莘州西嶽廟。寶慶三年(1227年)去世,享年74歲,葬永東里東皋山。
敖陶孫原籍江西。寧宗年間(1195年),理學家朱熹被朝中當權者貶謫。因敖陶孫尊重朱熹的學問,有一次去探望他,並贈詩表達自己的心跡,不想得罪了宰相韓侂胄等人。韓侂胄四處捉拿敖陶孫,敖陶孫不得不化名走上逃亡之路,最後隱居福清東塘(今後山頂瑞亭村)。韓侂胄死後,敖陶孫恢複姓名。明洪武時(1368—1398),其後裔建敖氏宗祠(今已圯)於東塘,尊稱敖陶孫為始祖。敖氏後人有的分遷海口、龍江、音西、上鄭及江西省新喻縣等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