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作者 王先明 著,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3272907。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1],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2]的重要工具。

內容簡介

新時期史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也不無值得反思的問題。作者注意到,社會史、文化史研究日漸聚焦於日常生活和個人體驗,卻刻意迴避對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運動的關注;日漸深入解析群體生活的樣態風情,而無視精英或社會運動領袖的行為與選擇。那麼,一旦失去對重大歷史事變和社會運動發展的關注和解釋能力,它還是社會的歷史麼?本書是作者近年社會文化史研究的集結,聚焦社會史研究的方法與未來,政策得失與觀念演進,階層變遷與社會記憶,制度變革與空間改造,推陳出新,史料豐碩,說理透徹,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社會提供了敏銳的視角。

目錄

上篇

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評述(1986-2017)

一、興起與發展時期

二、拓展與深化時期

關於拓展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再思考

一、社會轉型的概念界定

二、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三、聚焦社會建設

四、環境史的社會史取向

關於社會學化、範式說以及多元化趨勢的檢討——社會史理論研究再反思

一、再談「社會學化」問題

二、「範式」說:非學科化定位問題

三、理論「多元化」與史學的學科本位

「新史學」的開拓與建構——評余新忠《清代衛生防疫機制及其近代演變》

一、開拓中的多向發展與問題聚焦

二、多元理論、方法的引入與歷史學的學理訴求

三、與建構:新史學走出困境的歷史轉向

四、新世紀的新期待

關於近代中國「半封建」問題的辨析

一、半封建特性的學理詮釋

二、文化傳承與鄉制結構中的封建要素

三、馬克思關於「封建」的多重含義

四、半封建社會認知的時代意義

中篇

清代社會結構中紳士階層的地位與角色

一、「四民之首」

二、社會角色

三、官民之間

四、鄉土

晚清士紳基層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動

一、保甲的功能

二、宗族與鄉社

三、團練與紳士

四、控制的主體

近代「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的錯動

一、歷史趨向

二、「末商」的上升

三、「士」的

四、等級結構的分解

近代紳士階層的社會流動

一、傳統的社會流動

二、近代的社會流動

三、紳士的多向流動

四、從身份化到職業化

近代中國紳士階層的分化

一、分化的基本趨向

二、社會作用及其影響

三、社會原因與歷史條件

略論晚清鄉村社會教化體系的歷史變遷

一、以教化為本

二、二元同構

三、時代之變

四、教化失范

下篇

清代的「禁教」與「防夷」——「閉關主義」政策再認識

一、「禁教」與閉關

二、「防夷」與「閉關」

三、歷史影響

從「華夷」到「中西」話語的演變——《瀛寰志略》與近代民族觀念的孕育

一、從「華夷之辨」到「利權之爭」

二、《瀛寰志略》時代的「華夷」話語

三、《瀛寰志略》時代的思想價值

四、《瀛寰志略》與近代民族意識的孕育

從痴迷到迷惘——粱啟超與近代新學的歷史命運

一、棄舊從新的經歷

二、新學非西學

三、新舊之爭的焦點

四、新學乃時代之學

五、新學的歷史命運

義和團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後義和團」的文本類型比較研究

一、各種記憶文本類型比較

二、文化認同的歷史演變

三、時代需求與再記憶:歷史與義和團

四、歷史文化象徵:義和團與歷史

袁世凱與晚清地方司法體制的轉型

一、匯通中西,變通施行

二、構建體制,推動轉型

三、納新於舊,漸進過渡

亡靈「公共空間」的制度建構——近代天津公墓的歷史考察

一、公墓的籌劃與初創(1929-1945年)

二、公墓制度的建構(1946-1949年)

三、公墓建構中的與善團

四、時空比較:天津公墓建構的特徵

五、公墓與近代城市文明的建構

從理論闡釋到政策實施——國民社會建設事業建構問題評述

一、社會訴求

二、學理訴求

三、行政實施

四、實效檢視

參考文獻

  1. 人類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傳統文化雜談,2019-11-15
  2. 人類文化的三種範疇,道客巴巴,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