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以下簡稱可靠性分會),是中國運籌學會重要專業分會之一,是中國可靠性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是發展中國可靠性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簡介

1975年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可靠性數學討論班,為可靠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981年,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成立。這對可靠性在我國的發展,無疑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可靠性分會積極組織廣大可靠性工作者,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已成功舉辦九屆全國可靠性學術會議,並有優秀交流論文400餘篇。同時,可靠性分會也積極開展同國際可靠性的交流與合作,多次主辦和參與了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並通過這些國際學術交流[1]活動確定了中國可靠性的發展動力。可靠性分會正以矯健的步伐向國際科技舞台邁進。

可靠性分會集中了可靠性方面優秀的科研人員,並在理事會的帶領下,不斷發展,現在已有眾多會員。為了保證可靠性研究的時效性,可靠性分會多次舉辦理事研討會,對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積極探索解決方法,並指明可靠性發展的方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可靠性分會在中國運籌學會的指導下,團結廣大可靠性研究者,繼續創造寬鬆、和諧和團結的學術氣氛,群策群力,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資訊

中央財經大學成功主辦「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2019年年會」

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中央財經大學共同主辦,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的「中國運籌學可靠性分會2019年年會」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隆重舉行。參會代表200餘人,邀請嘉賓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波蘭、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台灣、香港地區,國內參會代表來自清華大學[2]、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兄弟院校。

按照大會程序,12月14日上午舉行了大會開幕式及學術交流年會開幕式,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孫國輝教授、中國運籌學會理事長胡曉東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一處霍紅主任、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名譽理事長曹晉華先生、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理事長王金亭教授、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志東院長、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姜濤書記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開幕式。韓國科學院院士Dong Ho Park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謝旻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的崔利榮教授、美國德州南方大學的李偉教授、日本愛知工業大學Toshio Nakagawa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左明健教授、台灣新竹交通大學的Yi-Kuei Lin教授、波蘭盧布林工業大學Dariusz Mazurkiewicz教授等參加此次大會並做了主題報告。

會議開幕式由可靠性分會理事長王金亭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孫國輝教授致歡迎辭。孫校長首先對蒞臨本次會議的專家和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介紹了中央財經大學的基本情況,指出中央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211工程建設和首批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的建設高校,學校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學科為主體,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現已擁有了應用經濟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和會計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的研究中心和優勢學科平台。今年是我校建校70周年,作為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所財經高校,中央財經大學為國而生、與國同行,70年為國家培養了14萬財經人才。孫校長強調了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特色和優勢,並感謝了與會專家對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幫助和支持,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建立起各個院校與專家學者之間的橋樑。最後,孫校長預祝本次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2019年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運籌學會胡曉東理事長隨後致辭。胡理事長首先感謝與會嘉賓不遠千里不畏寒冬來到北京,對中央財經大學各位領導對此次會議提供的大力支持以及大會報告嘉賓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運籌學界人才輩出、碩果纍纍,他認為這與幾代運籌學人的勇於創新、辛勤耕耘是分不開的。作為可靠性領域的前輩,曹晉華教授對可靠性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胡理事長對曹老師致以敬意,並希望可靠性分會的同仁傳承運籌學老前輩的優良傳統、治學精神,為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和民族復興共同鑽研、勇於創新,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開幕式結束後全體代表大會進行合影留念。作為特邀嘉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一處項目主任霍紅隨後對國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學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資助情況進行了詳盡介紹。霍主任從管理科學部近十年各學科項目申請量變化和申請情況出發,指出基金申請量大面廣、增長量快的特點。霍主任介紹了2019年管理學部的基金申請數和資助項目,面上項目申請領域分布,基金受理、評審和資助流程,基金申請容易出錯的小細節等。霍主任全面詳盡的介紹使與會在座的老師和同學獲益良多。

年會邀請了八位專家做主題報告,12月14日與15日上午分別有四個大會主題報告。12月14日上午,韓國科學院院士Dong Ho Park教授進行了題為「Repair-replacement maintenance approach for deteriorating repairable system」的首個大會主題報告。報告關注可靠性-維修性領域前沿問題,提到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多數可修復系統都會老化,從製造商或客戶的角度尋求最節省成本的保修和維護策略在系統維護領域引起了學者們極大的關注。Dong Ho Park教授回顧了二維維修-更換維護策略,討論了一些最佳維護策略,並基於維修更換維護方案討論了幾個相關變量的優化,研究此類優化對維護期間的維護成本的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的謝旻教授以「系統的一些歷史記錄和啟示」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謝教授探討了可靠性研究中的降級模型、數據驅動方法、智能系統以及組合的硬件和軟件系統,由於可靠性研究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因此複雜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精彩的言論得到了現場師生的熱情響應。

北京理工大學的崔利榮教授演講的題目為:「Shocks models with damage effect evolutions following Markov processes」。崔教授指出衝擊模型已經在可靠性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衝擊造成的損壞效果會隨時間進行某些自我修復,伴隨着退化和變化。在離散時間情況下,崔教授提出了三種類型的具有馬爾可夫過程的損傷效應演化的衝擊模型,並進一步給出了系統可靠性公式及其壽命的均值和方差,研究了三種衝擊模型的一些特殊情況,給出了一些數值示例來說明在工作中獲得的結果。

來自美國得州南方大學的李偉教授以「如何建立一個靈活而跨學科的研究中心」為題進行主旨演講。李偉教授分享了他在建立和維護一個具有彈性且跨學科的研究中心的經驗,如何確立研究中心以及各種研究學科組的合適的邏輯模型,對學生的教育和培訓產生影響,再到如何維護和評估研究中新的項目,其精彩的言論得到了現場師生的高度讚賞。

12月15日的大會報告首先由來自日本愛知工業大學的Toshio Nakagawa教授講述了「Replacement problems on reliability: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Toshio Nakagawa教授對可靠性維修理論進行了大約半個世紀的研究,在此大會報告中總結了一生的研究成果,以及和曹晉華先生近40年的學術交往和寶貴友誼。Toshio Nakagawa教授所介紹的新的更換策略,可以應用於更多隨機和複雜的系統、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新的管理模型以及新的可靠性理論。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左明健教授對「PHM和可靠性保證的機器學習方法」進行了系統介紹。目前,可靠性是衡量工程系統(例如管道、航天器、電信網絡、運輸工具、石化煉油廠和核反應堆)性能的關鍵指標。狀態監視、信號處理和機器學習方法已用於預測和健康管理以及系統可靠性保證。左明健教授詳細介紹了用於故障檢測、故障評估、故障診斷以及對工業機械有用的機器學習方法。

台灣新竹交通大學的Yi-Kuei Lin教授以「隨機計算機網絡的系統可靠性評估」進行了主旨演講。Yi-Kuei Lin教授為了評估計算機網絡的系統可靠性,對基於時間的隨機流網絡(TBSFN)進行了建模。此外,Yi-Kuei Lin教授還對備用路由的系統可靠性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這表明了備用設計的貢獻。

波蘭盧布林工業大學的Dariusz Mazurkiewicz教授對「Smart reliability in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進行了介紹。Dariusz Mazurkiewicz教授陳述了正在進行的技術革命已經確定了對由系統收集的大型數據集進行適當和有效分析的必要性,這需要足夠的數據分析技術和數學模型來進行故障預測。此外,最終決策需要包括來自多個來源的數據集成。從這一角度出發,將討論和提出基於時間序列建模的生產系統可靠性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