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是由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2006年共同發起建設,並於2009年通過驗收的新型國立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面向國家能源戰略[1]、中科院「創新2020」和山東省、青島市藍色經濟發展,明確了生物、能源、過程三個核心研究領域,確立了「生物天然氣產業化技術」和「含能材料生物合成與示範」兩個重大突破項目和 「生物能源過程的單細胞方法學平台」、「微藻規模培養及資源化利用」、「浮萍/巨藻能源植物」、「生物基富氧化學品」、「生物基動力電池隔膜」、「生物質氣化合成液體燃料」等6個重點培育方向。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共有12個省部級科研部門,有在職職工446名,全所職工中超過95%的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具有博士學歷的占55%。

歷史沿革

2006年3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致信山東省委書記韓寓群,提出在山東建設新的研究機構。2006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山東省人民政府及青島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備忘錄。

2006年7月5日,共建三方籌建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會議

2006年9月17日,中國科學院與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簽署共建協議。

2007年5月11日,研究所開工奠基儀式在青島嶗山區舉行。

2008年9月17日,研究所嶗山園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7月22日中編辦批准建所。2009年11月30日經過創業者們的多年拼搏,研究所順利通過共建三方驗收,宣布正式成立。

2011年8月11日,中科院和青島市又共同簽署建設研究所「二期」協議,研究所邁上了跨越發展的新征途。

人員編制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46名,在讀研究生280名,全所職工中超過95%的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具有士學歷的占55%。共有45人次入選國家、中科院和山東省有關人才計劃,包括中組部「萬人計劃」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國務院特殊津貼[2]獲得者3名,中科院「百人計劃」20人,「閔恩澤能源化工獎」獲得者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4人,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

視頻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相關視頻

創見未來:俞威博士的生物能源微藻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中國科學院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