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遙感地球所」),於2012年9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成立,為中國科學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1]。現任黨委書記趙忠明,[2]所長吳一戎。

機構簡介

據2022年12月官網顯示,研究所有用戶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國際專家委員會、工程技術委員會;擁有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等科研機構;[4]截至2016年7月,遙感地球所有在崗人員727人,包括110位正高級人員和210位副高級人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3人。

研究所主要從事遙感基礎研究,遙感應用及技術創新,為國家建設提供遙感數據與信息服務。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2014年遙感地球所共有在研項目1550項(包括新增項目337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重大專項課題30項(新增11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40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188中國科學院年鑑(2015)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34項(新增19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3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和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7項。

2014年遙感地球所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科技論文519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302篇,出版著作10部,申請發明專利29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3項,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56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1項,其他獎項2項。此外「對地觀測大數據應對氣候變化」成果獲聯合國全球脈動獎項是全球40餘個國家中選出的9個獲獎團隊之一、中國唯一獲獎項目,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智慧城市空間信息公共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示範」通過院級成果鑑定,前者創建了國際上第一個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後者構建了一套以空間信息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2015年,遙感地球所共有在研項目1371項(包括新增項目321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重大專項課題35項(新增7項),主持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主持863計劃課題27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43項(新增2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4項(新增1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2項,主持重大儀器研製項目(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財政部和院)7項。

2015年,遙感地球所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科技論文602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321篇;出版著作15部;申請發明專利53項,獲得182中國科學院年鑑(2016)授權發明專利28項,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95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0項,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銀獎1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