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前沿科學、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等,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推動學科發展,促進技術進步,發揮原始創新能力的引領帶動作用。目前,我院主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78個,我院國重數量約占全國總數的1/3:其中,數理、地學領域超過1/2,化學生物、信息領域超過全國1/3,材料、醫學領域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較少,工程領域很少。

機構簡介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是中科院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研究所的學術精華和前沿所在,近年來,實驗室在凝鍊目標、調整方向、精選隊伍、完善機制方面深化改革,聚集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和優秀科研團隊,若干重要領域和方向進入國際前沿,取得一批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成為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始性知識創新和戰略性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中科院現有162個重點實驗室,含國家建在中科院10個國家實驗室[1]、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大重點實驗室劃歸中科院系統)和70餘個院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簡介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其定位與作用如路甬祥院長所示「開放實驗室是我院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的核心和生長點,也是研究所的學術精華和前沿所在」,為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原「中國科學院開放研究實驗室」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進入創新試點序列的研究所從事基礎性研究的單元均應按照重點實驗室的模式管理運行,條件成熟時可申請成為院重點實驗室。院擬在若干重點領域組建新的重點實驗室,如量子信息、光通訊、寬帶網絡、(超級計算機)、光電子學與激光技術、微機電系統、先進制造技術、分子納米結構、電離層物理、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材料力學與材料設計、空間光學、生物信息學、組織工程與治療性克隆、腦智與認知科學、營養與健康、病毒學、中藥現代化、功能基因組、動物克隆與轉基因、生物能源與生物質轉化、離子束生物工程、分子生態學、環境與健康、清潔能源、化學地球動力學、礦物資源探查、陸地表層系統過程、海洋動力學、海洋環境、風沙物理與環境、精準農業、草原生態與畜牧、森林生態、濕地生態、綠洲生態、青藏高原生態與資源等。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體系現有162個實驗室,其中包括國家在中國科學院建設的10個國家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含與教育部部的4個聯合室,因中科大為中科院直屬高校,所以中科大重點實驗室劃歸中科院系統)、70個院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歷來重視加強基礎研究基地的建設,作為「基礎研究基地」建設中的重要部分--重點實驗室長期得到了國家和我院在經費、設備、人才等多方面穩定的支持。知識創新工程試點推動了重點實驗室在凝鍊目標、調整方向、精選隊伍、完善機制方面的深化改革。重點實驗室聚集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和優秀科研團隊、科研條件與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國際合作交流層次提高、運行管理逐步向與國際接軌努力,各實驗室承擔項目、發表論文的檔次、發明專利[2]的申請量、原始創新性工作明顯提高;更加重視加強新生長點研究工作的部署、跨學科的交叉合作、對新動向的快速反應。近幾年,一批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工作不斷湧現,如:有機功能材料超高密度信息存儲、世界上最細的碳納米管、塊體納米銅室溫超塑延展性、碳納米管儲氫性能、過熱晶體熔化機制計算模擬、全球海-氣-陸耦合系統模式、青藏高原隆升和東亞季風演化、化學鍵分辨的C60單分子圖象、低溫製備金剛石、概率量子克隆和量子避錯編碼原理、線聚焦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分子伴侶活性及分子伴侶幫助的蛋白質摺疊等。在99年開始的國家對重點實驗室新一輪的評估中,已評的化學、數理、地學、生物4個學科實驗室中,中國科學院參評重點實驗室占總數的44.8%、優秀實驗室占總數的55%。中國科學院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正式組織的4次評估中,獲得「優秀」4連貫的成績。隨着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全面推進,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十五」,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發展規劃的要點:

指導思想

根據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總體部署,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堅持基礎性研究定位,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進一步培育交叉和前沿學科方向,進一步加強實驗室體系建設,適度擴大總體規模,優化學科結構布局,完善淘汰更新機制,加強資源綜合集成,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的核心力量。

企業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實驗室、項目、人才緊密結合;加強原始創新與技術創新有機聯繫。

發展目標

總數達到160個左右,其中國家實驗室6至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0個左右,約20個成為世界公認的着名高水平實驗室,5至8個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形成學科齊全、布局合理的重點實驗室體系,在若干重要領域和方向進入國際前沿,取得一批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在高技術領域,取得若干對我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技術突破,成為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始性知識創新和戰略性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

重點任務

圍繞重點發展領域,結合研究所學科定位和科技創新目標,推進重點實驗室學科布局與組織結構調整,撤消整合一批,新建升級一批,重點支持一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