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質能經濟與環境的評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生物質能經濟與環境的評價》,林琳 著,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要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哲學[1]社會科學界、文化界學者的中外文優秀成果,包括專著、資料、教科書、教參書、工具書[2]和普及性讀物;出版國外重要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的中譯本。
內容簡介
氣候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基本組成部分。氣候和氣候變化是由逐日的天氣和天氣變化累積而成。20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開始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一個潛在的嚴重問題。科學研究表明,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這種變暖是由自然的氣候波動和人類活動共同引起的。1988年,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要任務是定期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和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提供的科學信息。IPCC自成立以來,已組織世界上數以千計的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完成了四次評估報告和「綜合報告」。 IPCC第四次評估已經公布的三個工作組的評估報告(AR4)和決策者摘要(SPM),給出了對氣候變化影響及對策的認識。指出最近100年(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74℃(0.56℃-0.92℃),最近50年升溫率幾乎是過去100年的兩倍。指出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預計到21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溫1.1℃-6.4℃,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為0.18-0.59m。在未來20年中,氣溫大約以0.2℃/10年的速度升高,即使所有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濃度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每10年也將增暖0.1℃。如果21世紀溫室氣體的排放速率不低於現在的水平,將導致氣候的進一步變暖,某些變化會比20世紀更顯著。報告還指出從所有大陸和多數海洋得到的觀測數據證據表明,許多自然系統正在受到區域氣候變化,特別是溫度升高的影響。在肯定了氣候變化影響、適應與脆弱性問題的複雜性之後,報告指出,繼續升溫3℃-4℃(相當於溫室氣體穩定濃度為550-650μL/L)後,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更為嚴重。
參考文獻
- ↑ 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豆丁網,2012-04-25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