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海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海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4月15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海洋科普專業委員會揭牌儀式在位於青島中國海洋大學舉行。

據悉,海洋科普專業委員會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埠外分支機構,宗旨是整合全國涉海高校與科研機構[1]的海洋學術資源與人才隊伍,創作更多高質量的海洋科普作品。新成立的海洋科普專業委員會將積極關注海洋文化基礎構建上的科普事業,充分發揮涉海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海洋學術資源與人才隊伍優勢,為海洋科普作品創作提供強大的學術支撐。

相關資訊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開展「藍色希望」海洋研學活動

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開展了線上「藍色希望」海洋研學活動,來自天津、北京、河南、新疆、山東和貴州等6省市20所大中小學學校的師生線上參加了開營儀式。

202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頒布實施20周年,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中心將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示範作用,按照《意見》的有關要求,發揮科技創新對科普工作的引領作用,發揮科普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喀什市第十八小學副校長劉浩斌、青島同安路小學主任潘靜、天津財經大學第二附屬小學教師張倩作為教師代表分別介紹學校科普工作情況,對中心組織開展的研學活動表示感謝,希望今後能夠繼續加強合作。為慶祝研學活動開營,全體師生線上合影留念。

「藍色印記」展廳首次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提供參觀,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帶領師生們走進展廳,介紹了古代海洋歷史故事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海洋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心五位專業講解員分別講解了「藍色國土」沙盤、馬里亞納海溝、國際海底礦區、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以及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相關海洋專業知識。師生們認真聆聽,收穫頗豐,在有獎問答環節中表現積極,獲得中心準備的釣魚島徽章及海洋守護者徽章獎品。

下午,「線上國際淨灘日,生態攝影岸線行」海洋科普活動如期而至,這是中心與中國海洋學會聯合舉辦的「河+湖+海全域線上淨灘」活動。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帶來「當垃圾遇見岸線」科普講座,講授了海洋垃圾的來源和組成,河湖海垃圾運輸機制,生活垃圾分類[2]方法,海岸線的定義、種類和判定以及開展淨灘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來自6省市15所學校的22位學生代表在線上參與了垃圾分類淨灘科普遊戲和海洋知識問答。學生們同台競技,互相切磋,最終天津財經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的喬雨晴同學、青島市同安路小學的王睿哲同學獲得一等獎。

「鏡頭下的美麗岸線——生態攝影岸線行」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旨在鼓勵廣大中小學生親自開展岸線清潔活動,用鏡頭捕捉我國各地河岸線、湖岸線和海岸線的自然風光和保護修復成果。

研學活動閉營儀式上,青島市即墨區靈山三泉莊小學主任蘭濤濤作為教師代表發言表示,中心組織的各類科普活動為處在鄉鎮學校的學生們帶來了優質海洋科普資源,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閉營儀式上,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曲探宙表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樹立科學志向,是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早日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保護海洋、共同建設人類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的願景和責任。

本次「藍色希望」海洋研學活動圓滿結束,得到有關領導、廣大師生的高度認可和喜愛。今後,中心將繼續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示範作用,打造更多特色活動。

參考文獻

  1. 科研機構組織結構形式淺析 ,搜狐,2022-07-08
  2. 垃圾分類知識普及 ,搜狐,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