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最後一位皇后:婉容

中國最後一位皇后:婉容,後宮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婉容和溥儀

婉容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后,是封建體制走向沒落的犧牲品。她跟溥儀之間有過美好回憶,但大部分回憶是黑色的、殘酷的。也許對於婉容來講,人生前期最大的快樂,就是生活在紫禁城里的那兩年;而人生後期最大的快樂,就是麻痹在鴉片裡的糜爛生活。


被選入宮


婉容全名郭布羅·婉容,正白旗,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生。其生母是皇族愛新覺羅氏,被稱為四格格。不過在婉容2歲的時候,四格格就病逝了。此後婉容一直被養母愛新覺羅·恆馨撫養。恆馨是軍機大臣毓朗貝勒的二女兒,為人爽朗大方,聰明能幹,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婉容很好,如同親生女兒一般。婉容的父親是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是晚清少有的開明人士之一。他讓婉容和男孩子一樣學習,不僅學習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還學習西方文化,包括英文在內。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婉容自然會成長為一個集中國傳統美德與西方修養為一身的進步人士。


不過可惜的是,婉容生錯了時代,她的皇族身份,並沒能為她帶來榮耀和幸福,反而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恥辱。婉容的苦難是從她被選入後宮開始的。


1921年,紫禁城裡傳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號的溥儀要選皇后的消息,於是一大堆貴族女兒的照片和資料被擺在了溥儀的面前。溥儀隨手在某張照片上畫了個圈,代表他選定了皇后。這張照片裡的女子正是婉容。除了婉容之外,還有另一名女子被選入後宮,她叫文繡。


當時的紫禁城已經不是人人艷羨的富貴寶地,而是一個精神牢獄。住在裡面的皇帝、皇太后,沒有一個人有完全的自由。他們都掙扎在封建王權與民族革命的夾縫裡,試圖尋找一條可以活下來的路。這個時候入宮,就等於選擇了桎梏與折磨,也選擇了今非昔比的皇族生活。1922年,16歲的溥儀大婚,娶同為16歲的婉容為皇后,封未滿13周歲的文繡為淑妃。


不過幸運的是,溥儀允許婉容在紫禁城接觸西洋文化,並答應婉容讓她的幾位舊相識來宮裡跟她做伴。所謂的舊相識,就是婉容在天津教會學校念書的同學和朋友,都是外國人。這些朋友在宮裡負責為婉容授課,教她英文、世界歷史、藝術和外國民俗。


對於婉容來說,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朝夕相處,是對空虛內心的最好慰藉。而溥儀體現出的寬容和友好,也讓婉容感到欣慰。婉容喜歡用英文書寫,經常給溥儀寫英文信,而溥儀也給她取了一個英文名字叫伊麗莎白,以表示對她的尊敬。


當然,婉容在熱愛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不忘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平時除了練習英文,就是練習寫字和畫畫,還閱讀了大量詩詞文集。同時,她也寫了一些詩詞,其中最着名的莫過於那首《桃花歌》:


桃花宮,桃花院,桃花院內桃花殿。桃花殿,桃花簾,桃花簾內桃花仙。桃花面,桃花面上桃花癬,桃花玉蔓桃花衫。桃花口,氣如蘭,桃花齒,似葉煙,桃花唇、似血盆,桃花媚舞桃花殿。


這首詞內容犀利,充滿了諷刺和嫉妒,正是寫給當時的淑妃文繡。文繡是末代皇族裡的又一個悲情人物,從嫁給溥儀之後,就受到了婉容的排擠。再加上本身性格內斂,不喜言語,因此沒有得到溥儀的寵愛。長久以來,她都一個人生活在長春宮,日日與書為伴,不聞窗外之事,基本上是被打入了冷宮。


作為遜帝的皇后,婉容對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有着清醒的認識,她本性善良,從國家蒙難之時她的舉動就可看出。比如1923年12月,婉容捐出600塊大洋給當時的慈善機構。1931年,婉容又捐出一串價值不菲的珍珠,用來賑濟當時的水災。那串珍珠172顆以2500元大洋的價格賣出。婉容此次行為備受社會讚譽,報紙更是大篇幅報道,說「溥夫人復捐珠串為災民續命,仁心義舉……社會上雲闊太太不乏富逾溥夫人者,益聞風興起」。


婉容捐出珍珠的時候,已經離開紫禁城三年有餘。1928年的時候,發生了馮玉祥逼宮事件,溥儀和所有人都被從紫禁城中趕了出來,暫時住在了天津


在天津,為了獲得專寵,婉容排擠已經被溥儀冷淡以對的文繡。他們在天津住了7年,文繡漸漸與溥儀成了陌路人。以前溥儀對文繡只是冷淡,後來竟發展到打罵。婉容與溥儀外出吃飯,逛百貨公司,從來沒有文繡的份,她只能孤燈獨坐,與書為伴。終於,文繡向溥儀提出了離婚,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文繡答允永不再嫁。婉容以為從此她可以獨得溥儀的愛,沒料到溥儀從此也開始冷落她。


東北生活


1931年11月,日本人找到了溥儀,讓他到東北當偽滿洲國的皇帝,聲稱在那裡他可以行使皇帝的一切權力。溥儀相信了,他隻身從天津到了東北。兩個月後,婉容以及溥儀的兩個妹妹和弟弟溥傑一同被請到了東北,繼續維持皇族生活。


然而,東北的生活根本不是婉容當初想象的那樣。此時的溥儀已經完全淪為日本人的傀儡,失去了基本的自由。婉容到了東北以後,雖然名義上是皇后,卻處處受到管轄和奚落,甚至連溥儀也對她不屑一顧。在這裡,就連一個小小的日本侍女都可以給她臉色看。別說榮華富貴、養尊處優,就連起碼的飲食都無法得到滿足。


更為重要的時候,日本人像看管犯人一樣看管着婉容,她想走出大門都不可以。


面對這樣的生活,婉容幾乎被折磨瘋了。她試圖逃跑,逃出這個人間地獄。這時恰逢國民黨外交部長顧維鈞到東北公幹,婉容便抓住這個機會,派人去向顧維鈞求救。當時顧維鈞只是以中國顧問的身份在東北公幹,並沒有能力提供幫助,因此只能拒絕。


不過這並沒有讓婉容放棄逃跑的念頭,她一直都在努力離開。1933年夏天,她請求偽滿洲國立法院長趙欣伯的妻子幫助她和溥儀逃往日本,但最終也沒能成功。在兩次逃跑都無果而終的情況下,婉容終於崩潰了。她放棄了,她不再作掙扎,她打算破罐子破摔,就這樣糜爛下去。


關於這個時期的婉容,她的貼身太監孫耀庭曾回憶:「起先皇后的脾氣挺好,皇上常到她屋裡來,可是很少在她屋裡宿夜,只是說會兒話,玩玩就走。後來,皇上來的次數少了,她的脾氣也變得不太好,有時候在屋裡繡着花就停下來,面壁而坐,半天不吭一聲;每當這時,我們就得格外小心侍候。」


後來,婉容開始瘋狂抽食鴉片,在迷幻和朦朧中度日。偽皇宮裡有一間專門屬於她的吸煙間,大多時間她都在裡面度過。沒過多久,一個原本對世界充滿好奇,也曾對未來有過期許的婉容開始變得憔悴不堪了。她越來越瘦,也越來越不講究吃穿,好似一個瘋婆子一樣躲在吸煙間裡。不知道她那時感覺究竟是憤懣,還是痛快。


曾經的美好


婉容這樣頹廢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不過婉容最後的去向在哪裡,什麼時候去世,去世的原因,都很難得到考證。縱觀她這一生,都充滿了悲情色彩。然而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裡,婉容也曾有過美好的人生。


在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一書里,曾提到過一段婉容教他吃西餐的事情,就十分有情趣。


「結婚後,有一天我對我那一妻一妾——婉容和文繡提議道:『我們今天吃洋飯好不好?』當然她們都是極端贊成的了。於是就如法炮製,和上次一樣,把多得驚人的西餐端來擺滿一大桌子。正要舉箸(因為我尚不慣於使用刀叉)來吃時,婉容見狀似乎是吃了一驚,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說:『這樣吃法太老趕了,應當每人一份地分盛在盤子裡吃!』於是就由分盛湯菜起一直到怎樣使用刀叉等,都作了技術上極其生動的說明,並做出了極富自信的實際示範動作。我固然覺得被這種技術問題束縛得很彆扭,但從那次起就逐次體會到了其中的奧妙,而學會了吃西餐的全套本領。」


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當時紫禁城的生活也不乏值得回憶的事情。而且在那段時間裡,婉容和溥儀之間的感情也十分融洽,甚至可以說兩人都把對方當做了最信任的人,特別是溥儀。


1923年,太監偷盜宮中財物已經蔚然成風。為了遏制這種風氣,溥儀下令清查國庫,清點所有珍寶。犯事的太監們擔心東窗事發,在建福宮花園放了把火,將諸多珍寶都化為灰燼。太監們的舉動讓溥儀感到害怕,他不知道太監們為了自保還會做出什麼事情。偏巧在那個時候,太監傷人事件頻頻發生,這就更讓溥儀寢食難安。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溥儀打算挑選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來為自己守夜。他第一個就想到了婉容。於是,在那段時間裡,婉容幾乎是夜夜陪伴溥儀,兩人的感情也在那時得到了升華。


這些點點滴滴對後來的婉容而言,都成了痛苦的負擔。越是美好的記憶,就越讓她難過。這樣看來,沉迷在鴉片帶來的瘋狂世界裡,對婉容來講,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可以暫時忘記痛苦。


參考資料 

  1. 中國最後一位皇后:婉容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