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是由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發起,在民政部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於2006年3月30日正式掛牌運行。其宗旨為:向海內外廣泛募集資金,重點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亦支持一些地方解決在改革發展教育事業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其目標為:努力辦成全國最好的基金會之一。 [1]

業務範圍

本基金會的業務範圍是:

(一)組織資助中國內地貧困家庭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二)組織資助赴中國內地學習、進修的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家庭困難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三)支持一些貧困地區解決在改革發展教育事業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

(四)獎勵對中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做出特殊貢獻的個人和單位;

(五)接受海內外熱心支持中國教育事業的政府、組織和個人提供的資金、財產捐贈及無償技術援助;

(六)通過多種渠道,面向海內外開展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募捐活動;

(七)接受政府委託或指定開展的與教育或其他有關與教育事業相關的各類扶持、資助項目;

(八)接受委託管理國內外其他基金機構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的資金;開展與國內外同類基金會的合作、交流活動;

(九)本章程規定或許可的其他活動。[2]

組織機構

本基金會由15-25名理事組成理事會。本基金會理事每屆任期五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理事的資格

(一)認同本基金會的宗旨、目標,並志願服務於理事會;

(二)具有在某一領域從事研究或管理工作的經歷,擁有較好的個人聲望;

(三)具有較強的公共利益責任意識,能依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獨立、客觀、謹慎地參與議事決策;

(四)具有較強的議事決策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產生和罷免

(一)第一屆理事由業務主管單位、主要發起單位提名並經協商確定;

(二)第二屆理事會及其以後各屆理事會的換屆改選,按本章程的規定進行;

(三)罷免、增補理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四)理事的選舉和罷免結果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權利和義務

(一)享受本基金會的選舉、被選舉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基金會舉辦的活動;

(三)對本基金會工作的批評、監督和建議權;

(四)遵守本基金會章程,維護本基金會合法權益;

(五)執行本基金會決議;

(六)完成本基金會交辦的工作;

(七)向本基金會反映情況,提出工作建議。

本基金會的決策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審議通過年度重大業務活動計劃;

(四)審議年度收支預算及決算;

(五)審定內部管理制度;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七)決定由秘書長提名的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聽取、審議秘書長的工作報告,檢查秘書長的工作;

(九)決定基金會的分立、合併或終止;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理事會會議由理事長負責召集和主持。

如有三分之一理事提議召開理事會會議,則理事會會議必須按提議召開。如理事長因故不能召集這類會議,可由副理事長召集,或由提議召開理事會會議的提議代表召集。召開理事會會議,理事長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體理事、監事。理事會會議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理事會決議須經出席理事過半數通過方為有效。

重要事項的決議

下列重要事項的決議,須經出席理事表決,且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表決通過方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選舉或者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基金會的分立、合併。

每次理事會會議均應留存會議記錄。凡屬形成決議的事項,應當形成會議紀要,並交由出席理事審閱、簽名。因理事會決議違反法律、法規或章程規定,致使基金會遭受損失的,參與決議的理事均應當承擔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持反對意見且記錄於會議記錄的,該理事可免除責任。本基金會設立監事會。監事會設監事3-7名,監事會主席1名。監事會主席從監事中產生。監事與監事會主席任期與理事任期相同,期滿可以連任。理事、理事的近親屬和基金會財會人員不得任監事。

財產管理

收入來源

本基金會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收入來源於:中國發展教育基金會獲得「2007慈善排行榜特別支持獎

(一)組織募捐的資金和財產收入;

(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自願捐贈;

(三)利息收益;

(四)政府的資助、撥款或由政府委託管理的資金;

(五)其他合法收入。

本基金會組織募捐、接受捐贈,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本基金會組織募捐時,應當向社會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公益活動和資金使用計劃。重大活動應當報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備案。本基金會組織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攤派及變相攤派。本基金會的財產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本基金會根據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使用資金和財產;對在捐贈協議中已明確了具體使用方式的捐贈,則根據捐贈協議的約定使用。

當接受捐贈的財產無法用於符合本基金會宗旨的用途時,基金會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用於捐贈目的。

基金用途

(一)資助中國內地貧困家庭學生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支持一些貧困地區解決在改革發展教育事業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

(二)資助到中國內地學習、進修的家庭困難的香港澳門台灣學生;

(三)獎勵對教育事業做出特殊貢獻的個人和單位;

(四)資助其他符合本章程規定的有關項目和業務活動;

(五)基金會的日常運轉、管理及籌資費用;

(六)理事會決定的其他費用。

本基金會的重大活動是指: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的大型募捐活動或接受1000萬元(含)以上的捐贈活動;對外投資額1000萬元(含)以上的投資活動。本基金會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努力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本基金會每年用於從事本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總收入的70%。本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和日常運轉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本基金會開展公益資助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所開展的公益資助項目種類以及申請、評審程序和使用效益。捐贈人有權向本基金會查詢所捐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於捐贈人的查詢,基金會應當及時如實答覆。如果捐贈人認定基金會違反捐贈協議使用了捐贈的資金和財產,捐贈人有權要求基金會遵守捐贈協議或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捐贈、解除捐贈協議。本基金會可以與受助人或單位簽訂協議,約定資助方式、資助數額以及資金用途和使用方式。本基金會有權對資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受助人或單位未按協議約定使用資助或者有其他違反協議情形的,本基金會有權中止資助、解除資助協議。本基金會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本基金會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稅務監督和會計監督。本基金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替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審定項目

本基金會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業務及會計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會對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上年度業務報告及經費收支決算;

(二)本年度業務計劃及經費收支預算;

(三)財產清冊(含當年度捐贈者名冊及有關資料)。

本基金會進行年檢、換屆、更換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時,應當進行財務審計。本基金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度檢查。本基金會通過登記管理機關的年度檢查後,應將年度工作報告在登記管理機關指定的媒體上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的查詢、監督。

組織監事

產生和罷免

(一)監事由主要捐贈人、業務主管單位分別選派;

(二)登記管理機關根據工作需要選派;

(三)監事的變更依照其產生程序。

權利和義務

(一)監事依照章程規定的程序檢查基金會財務和會計資料,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

(二)監事列席理事會會議,有權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並可向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以及稅務、會計主管部門反映情況;

(三)監事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基金會章程,忠實履行職責。

在本基金會領取工資報酬的理事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四分之一。監事和未在基金會擔任專職工作的理事不得從基金會獲取工資報酬。本基金會理事遇有個人利益與基金會利益關聯時,不得參與相關事宜的決策;基金會理事、監事及其近親屬不得與基金會發生任何交易行為。理事會設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人選,按本章程第十條第(一)款的規定產生。

具備條件

本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熱心中國教育發展事業;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不能擔任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擔任本基金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一)屬於現職國家工作人員的;

(二)因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執行完畢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正在執行期間或者曾經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四)曾在因違法被撤銷登記的基金會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或者秘書長,且對該基金會的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本基金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任期最長不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本基金會理事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由中國內地居民擔任。本基金會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間,基金會發生違反《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本章程的行為,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相關責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職,導致基金會發生違法行為或基金會財產損失的,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個人責任。

行使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會議;

(二)在理事會閉會期間,代表理事會行使職責;

(三)督促檢查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四)審核由秘書長提交理事會討論的年度重大活動計劃;

(五)代表基金會簽署重要文件;

(六)審核由秘書長提交的年度收支預算和決算報告。

本基金會副理事長在理事長領導下,協助理事長處理基金會各項重大工作。在理事長因故不能主持理事會會議時,代理理事長主持會議。 本基金會秘書長在理事長、副理事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並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基金會本年度工作提出總結報告,並對下一年度的主要工作提出建議;

(二)負責基金會日常運轉,組織實施理事會決議;

(三)向理事會提出基金會年度重大活動計劃建議;

(四)提出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計劃;

(五)擬訂基金會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報經理事會審批;

(六)協調基金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七)提議聘任或解聘基金會各機構主要負責人人選,報經理事會決定;

(八)提出年度收支預算和決算報告;

(九)決定各機構專職工作人員聘用;

(十)章程和理事會賦予的其他職權。

財產處理

本基金會有以下情形之一,應當終止:

(一)已完成章程規定的宗旨的;

(二)無法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繼續從事公益活動的;

(三)基金會發生分立、合併的。

本基金會終止,應在理事會表決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的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註銷登記。本基金會辦理註銷登記前,應當在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指導下成立清算機構,完成清算工作。本基金會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在清算期間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本基金會註銷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用於支持與本基金會宗旨相關的事業。無法按照上述方式處理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組織捐贈給與本基金會性質、宗旨相同的社會公益組織,並向社會公告。

資助程序

1.祖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中專、中技學校的學生)、 高等教育階段(含普通高校本科生、專科生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祖國內地學習的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家庭困難的各類學生,需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提交書面資助申請,並填寫《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資助計劃申請表一》、《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資助計劃申請表二》和《本人承諾書》,一併郵寄到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2.在填寫申請表之前,請先查閱《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助學計劃實施暫行辦法》。申請書各項內容要實事求是,逐條認真填寫。表達要準確、嚴謹、字跡要清楚易辨。

3.學生個人申請需提交學生所在學校出具的證明。證明的主要內容:申請資助的學生確係本校學生、學生在學校是否品學兼優、學校有無給學生提供減免學費或有無獎學金、申請助學貸款等,學校負責人簽字蓋章後方為有效。另需學生戶口所在地政府部門出具的家庭貧困狀況的說明,並需加蓋公章。

4.申請材料郵寄到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後,由基金會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合格者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助學計劃實施暫行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辦理。

5.申請人資助年限一般為一年一申請,特殊情況可另行考慮。

其他問題

中國的企業和社會各界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古人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有了錢之後應當自覺地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過張保慶還是很有信心,他說:「教育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頭等大事,所以國家讓我們的捐款享受了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願意做些公益事業、回報社會的單位或個人在觀望,「他們在考慮怎樣才能把錢交給可靠的人。」張保慶分析說,為此他要求基金會不能亂搞投資經營,務必確保資金安全。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做太保守,但張保慶卻堅持認為:「我們不能把老本都搞掉了,我們必須把基金會的信譽當成生命來看待。」大半年十幾個企業談下來,讓張保慶很有信心,「基金會運行機制好,企業家不用擔心捐助的資金流向別處。」

「透明」,是基金會從事事業的原則,也是張保慶說服企業的「殺手鐧」。張保慶告訴企業,教育基金有一套透明的體制,包括完善的章程、合理的組織結構和規範的操作程序。基金會在組織募捐時,充分尊重捐贈者的意願,向社會公布受資助人員名單,每年向捐資人通報錢具體是怎麼花的,捐助了哪些學生。

談到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張保慶告訴記者,主要是動員各方面捐款。「這要一家一家做工作,我們的目標是與中國排名前50位的企業都要建立聯繫,請他們多作貢獻。另外我們還要積極向海外組織募捐。」

對於善款的使用重點,張保慶表示:「明年重點資助對象是高中階段學生。對於這一塊的資助,國家的有關政策還未到位,我們要多做一些,以發揮基金會的配合作用,做好補位補缺工作。」

組織計劃

內容

2007年9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在北京簽署協議,由建設銀行捐贈1.2億元人民幣設立專項基金,共同啟動「建設未來——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貧困高中生成長計劃」。

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建設銀行出資幫助全國特別是中西部東北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普通高中成績優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高中學業,成長成才。按一學年向每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1,500元的標準,建設銀行計劃出資1.2億元,每年資助約1.3萬人,連續6年,總計約8萬人次。

目標

為保證助學資金的規範使用、科學管理和有效監督,建設銀行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制定了「建設未來——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貧困高中生成長計劃」暫行辦法,對助學金的設立、管理、發放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附後),以接受社會監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