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宮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宮殿紫禁城

中國宮殿是中國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築組群,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築類型[1] 。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製得到充分發展,宮殿是封建思想意識最集中的體現,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傳統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2]

中文名稱 : 中國宮殿

地理位置 : 河南

外文名稱 : Chinese palaces

屬 性  : 中國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築組群

基本內容

構構造  河南鄭州湖北黃陂盤龍城和河南安陽殷墟有商代中期和晚期宮殿遺址。盤龍城的朝、寢已可能分別設置在前後相續的2座建築中,陝西岐山西周宮殿遺址,是一座完整的兩進四

合院,沿中軸線設置了屏(照壁)、門屋、前堂和後室,左右廊廡圍合。據記載,東周的宮殿布局是在宮外立雙闕,有5重大門及外朝、治朝和內朝3座大殿。戰國時期高台建築盛行,燕國

下都和趙國邯鄲都是在中軸線上串連的一些高台上建築宮殿。秦國宮殿在陝西咸陽北部高原的南沿,1號宮殿遺址居中,依塬作基築台,台上構屋,經復原是二元式的闕形(見咸陽1號宮

殿)。秦始皇還在咸陽仿建六國宮殿,又在渭河以南建阿房宮,規模十分巨大。西漢長安主要有未央、長樂、建章諸宮,以未央宮為朝會宮殿,諸宮各有宮牆,主要宮門處建雙闕,中軸一

線布局規整對稱,其他地方比較自由地布置園林池沼和次要建築,它們的規模都很宏大。漢洛陽(北魏)城內有南北兩宮。秦漢的離宮苑囿也很多,是中國宮殿建設的第1次高潮。曹魏鄴城

宮殿集中在城內北部,朝會正宮居中,東為寢居的東宮,西為銅雀苑。但當時一般宮殿布局多取南北縱深的方式,大致是在宮城內設前朝、後寢,宮城北常有苑囿。如南朝建康、魏晉和北

魏洛陽都是這樣。這個時期宮內的朝會部分還流行過3座大殿呈品字形布局的方式。唐長安有3座宮殿,即西內、東內和南內。西內以太極宮為朝會大宮,以凹字形平面的宮闕為正門(承天

門),內有太極殿,兩儀殿兩重殿庭,即唐代的大朝、常朝和日朝,相當於周制的天子三朝。兩儀殿以後還有甘露殿院庭。中軸線左右各有對稱布置的一串院庭,安置宮內衙署,形成一片

井然有序的大面積組群。此外,宮內還有其他殿亭館閣共36所。太極宮東連東宮,西連掖庭宮,分居太子和后妃。東內即大明宮,在長安城外東北,大部面積已經發掘或探測。朝會部分與

太極宮相似,在丹鳳門內順置含元、宣政和紫宸3座大殿為三朝,左右也各一路。含元殿及左右兩閣合成凹字形平面宮闕,氣勢輝煌。大明宮後面是太液池園林區,沿湖有許多游觀建築,其

中有的是樓閣,規模極大,它和含元殿都是中國古代建築盛期建築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南內興慶宮較小,是離宮,宮內有占地甚大的湖面。唐東都洛陽宮殿也是在凹字形平面宮闕的後面

布置兩組殿庭,合成三朝,左右也各有一路。武則天時在這裡建築兩座高樓代替原來的兩組殿庭,前為明堂,下方上圓共3層,後為天堂5層,規模空前。隋唐時期在兩京之間及其他地方還

建造了許多離宮,形成了中國宮殿建設的第 2次高潮。北宋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和南宋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宮殿都是就舊時州衙改建,規模氣勢已大不如唐。但汴梁由內城正門到

宮前正門之間所建的丁字形宮前廣場則是北宋的卓越創造。在凹字形宮闕宣德門內前後建大慶、紫宸兩組殿庭,也是三朝串連,左右也各一路。寢宮則在此區以外。在常朝、日朝之間隔以

通向宮城東西門的橫街。

御花園

此外,宋宮各殿還常採用工字形平面,這些對金元直至明清的宮殿都有很大影響。金中都宮殿大都仿自汴梁,據載宮內正中為皇帝正殿,後為皇后正位,仍是前朝後寢的概念。元大都宮殿

仿自金中都,也是前朝後寢。元代後期可能在後寢以北至宮城北門之間建造了御花園。元大都的宮前廣場自宮城正門穿過皇城正門直達都城正門,串連兩座,其丁字形廣場移至皇城以外,

加強了氣勢。明北京宮城稱紫禁城,都城南牆和宮城南牆都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南移,但前者南移較多,所以加長了宮前的長度,在宮城正門午門和皇城正門承天門之間增加1座端門,宮前廣

場串連為三,氣勢更大。宮內布局為前朝三大殿、後寢三大宮和御花園,朝寢均各由3殿組成,都坐落在工字形石台上,仍存有宋金工字殿的遺意。宮城橫軸前移至前朝之前,使中軸線上的

氣勢更為貫通。中軸左右前部是文華、武英兩殿,後部是東西六宮和外六宮,它們是中軸的襯托。

景山

  宮城以北的景山也是明代的創造,清代乾隆時在山上建五亭,恰當地起到收束軸線的作用。明宮為清代所沿用,同時又在北京和承德建造了許多離宮。明末時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在瀋陽建造過一組宮殿,具有地方的和女真族的特色。除清代的離宮以外,北京和瀋陽宮殿是現僅存的兩組宮殿(見北京宮殿、瀋陽宮殿)。明清時期是中國宮殿建設的第3次高潮。

復原圖

  [唐代長安大明宮麟德殿復原圖]

特色

  中國宮殿傳承有序,各代都有所增益。其總的設計思想都在於強調秩序和邏輯,以渲染皇權意識,具有鮮明的民族的和時代的特色。

古代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宮殿建築則是其中最瑰麗的奇葩。不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形式上,它們都顯示了皇家的尊嚴和富麗堂皇的氣派,從而區別於其它類型的建築。幾千年來,歷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視修建象徵帝王權威的皇宮,形成了完整的宮殿建築體系。故宮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別具一格,是中國古典風格建築物的典範和規模最大的皇宮。梁思成說:「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

下面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的種類和名稱:

故宮殿堂

殿堂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堂」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

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築。「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

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後,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築,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築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殿和堂

都可分為台階、屋身、屋頂三個基本部分。其中台階和屋頂形成了中國建築最明顯的外觀特徵。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別。殿和堂在台階做法上的區別出

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台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繫上下。殿一般位於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築群的中心或主要

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

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徵。

樓閣

莫愁湖樓閣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

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後樓、廂樓等,處於建築組群的最後一列或左右廂位置。後世樓閣二

字互通,無嚴格區分,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築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

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築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餘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

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遊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

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台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台,這種形式宋代稱

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複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 亭

觀魚亭

  中國傳統建築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築,供人停留、觀覽,也用於典儀,俗稱亭子,出現於南北朝的中後期。「亭」又指古代基層行政機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鍾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複合體。大型的亭可築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斗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後,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築相同。

湖邊的連廊

  中國古代建築中有頂的通道,包括迴廊和遊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國古代建築外形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是構成建築物造型上虛實變化和韻律感的重要手段。圍合庭院的迴廊,對庭院空間的格局、體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並能造成莊重、活潑、開敞、深沉、閉塞、連通等不同效果。園林中的遊廊則主要起着劃分景區、造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在廊的細部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杆、坐凳、鵝項椅(又稱美人靠或吳王靠)、掛落、彩畫;隔牆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性建築構件。

台榭

  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有時具有防潮和防禦的功能。台榭的遺址頗多,著名的有春秋晉都新田遺址、戰國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階梯狀夯土台。榭還指四面敞開的較大的房屋。唐以後又將臨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築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於台榭的另一類型建築。 廟

火神廟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築。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祭祀祖先的廟。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家廟或宗祠。仿照太廟方位,設於宅第東側,規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範圍。

  2、奉祀聖賢的廟。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孔丘被奉為儒家之祖,漢以後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山東曲阜孔廟規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3、祭祀山川、神靈的廟。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並設廟奉祀,如后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模最大。還有大量源於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築,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壇

天壇

  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台型建築。北京城內外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祈谷壇、社稷壇等。壇既是祭祀建築的主體,也是整組建築群的總稱。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築分別採用圓形和方形,來源於天圓地方之說。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採用奇數,是採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別覆以三種顏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徵青天,中檐黃色象徵土地,下檐綠色象徵萬物。至乾隆十六年改為三層均藍色,以合專以祭天之意。

慈雲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又稱「佛塔」、「寶塔」。塔起源於印度,也常稱為「佛圖」、「浮屠」、「浮圖」等。塔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數量極大、形式最為多樣的一種建築類型。

  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

  塔的種類眾多,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按性質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為木塔、磚塔、石塔、金屬塔、陶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雲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雲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淨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塗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台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的牆壁,又稱照壁、照牆。影壁能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明清時代影壁從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門外兩側多用八字牆,與街對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對,在門前形成一個略寬於街道的空間;門內用一字形影壁,與左右的牆和屏門組成一方形小院,成為從街巷進入住宅的兩個過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門外。農村住宅影壁還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築的,上加瓦頂。宮殿、寺廟的影壁多用琉璃鑲砌。明清宮殿、寺廟、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龍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龍壁也很有名。

坊表

清代貞節牌坊

  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誌作用的建築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築。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牌樓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街衢的衝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前者成為建築組群的前奏,造成莊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築起陪襯作用;後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誌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在山林風景區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誌。

  華表為成對的立柱,起標誌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於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編輯本段辨析

夢幻宮殿

宮室和宮殿

  人們常說「宮室」,「宮」和「室」的區別在於宮是有套間的房屋,後來發展為指多間建築組成的建築,最後專指帝王的居室。「殿」搬來就是「臀」,處於人體下部,所以有居尾部的意思,比賽的最後一名稱「殿軍」,撤退走在最後叫「殿後」;同時又有坐鎮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較高,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寺廟中供奉佛像處也叫殿。如「大雄寶殿」。而宮也可指寺廟,後來專指道教廟宇,如北京的蟠桃宮、萬壽宮、文昌宮等等。

詞條標籤: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典建築 中國地理

視頻

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比中國故宮還大,占地面積達400萬平米! 2020年08月31日發布

中國歷史上最宏偉宮殿!殿基高15米 兩側闕樓如巨鳥翅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