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TMC)由RUR architecture設計,由三座地標性建築組成:一座為立方體的文化館,「產業區」(音樂人才的孵育基地)和可容納6,000人的表演廳。

中心簡介

整個建築群由底座統一而成,將開發項目與台北市融為一體,同時使其在建築上保持獨特性。

建築師[1]說道:「標誌性的建築項目象徵着該綜合體的主要用途和吸引力,使其成為全亞洲較好的流行音樂據點為目標。」

被稱為「event horizon」,步行天橋將綜合體連接起來,並允許進行其他公民活動。由Jesse Reiser和nanako umemoto領導的紐約公司RUR繼續說道:「公共空間的基礎是由流動的晶體幾何體發展而來。」 『它仿佛從地面生長出來的,但保持了其人工性,而不是模仿地形。這種結構還可作為TMC的主廳。』

表演廳被設計為城市及其流行音樂界的新地標。建築師表示:「TMC的建築表達不能過於誇張。」 『對市民和用戶而言,當接近TMC時,他們就進入了台北市獨特的產業區,其擁有自身的建築特色,風格和美學,易於辨識,印象深刻。台灣流行音樂地的身份認可,雖深深紮根於本土,但也超越了它,並活躍在世界的舞台上。』

相關資訊

歷時17年,「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幕 | 三大場館完全解析

從發想到興建完成歷經17年的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即將於9月5日正式開幕。這座外型如寶石般璀璨,由三大場館 表演廳、 文化館和 音樂產業館建築組成的音樂殿堂,將集結表演、科技、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訓四合一功能,以成為全亞洲最好的流行音樂據點為目標。

三大場館匯成台灣流行音樂的心臟

座落在捷運南港、昆陽站開闊腹地上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及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其靈感源自於羅馬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以環繞式廣場空間的概念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了加強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

表演廳:融入台灣山巒意象

位於北基地的「表演廳」是一座地上五層、地下三層的建築,外型模擬台灣山嶽重巒迭嶂的造型,也期許台灣流行音樂邁入新的世紀。表演廳將於9月5日率先啟用,場館最多能夠容納約5,000人以上,是北台灣唯一針對流行音樂[2]演出設計的中型場館,提供了出生萌芽的音樂人猶如「第二哩路」的跳躍空間。

流行音樂文化館:致敬未來,累積傳承

流行音樂文化館為地上六層的立方體建築,也是台灣地區第一座以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館。建築外觀為條狀金屬飾板與混凝土外牆,金屬片的角度變化隱約顯現音樂性的波紋起伏。

未來該館將規劃常設展及特展,整理並展示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此外,館內除了展示靜態文物,還將結合影片及多媒體等互動裝置,讓台灣流行音的發展脈絡更加鮮活地呈現在民眾眼前。在完工開館之時,場館周圍也將會有小店、露天輕食咖啡的出現,同時還將會舉辦戶外簽唱活動與市集。

產業區:音樂人才的孵育基地

猶如璀璨寶石的「產業區」將成為未來流行音樂人才的孵育基地,結合了音樂展演空間、錄音室、排練室、練團室、辦公空間等,串連起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打造完善的產業園區,以培育新一代的音樂產業人才並形成產業聚落為要務。

產業區的主體底部共有四間Live House,分別可容納200至1600人;而上部樓層則規劃了音樂教室、錄音工作室、整排室及音樂主題餐廳等設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