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工民主黨廣州市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工民主黨廣州市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是以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

機構簡介

農工黨創建於1930年8月9日,當時稱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簡稱「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10日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簡稱「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3日改稱現名。1931年,「臨時行動委員會南方委員會」(簡稱「南委會」)在廣州成立,領導廣東、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和香港地區組織的黨務工作。南委會的成員以中山大學及矛廬圖書社等地方為主要活動據點,在各大專院校發展組織,進行倒蔣抗日活動。

1950年1月,農工黨廣東省工委會按照農工黨中央決定,成立了「黨務整理委員會」(簡稱「整委會」),對農工黨黨員[1] (工、農、兵成份的成員除外)進行重新登記。

1951年8月15日,經農工黨中央核准,成立「農工黨廣東省廣州市工作委員會籌備委員會」。1952年2月8日正式成立了「農工黨廣州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市工委會」),機關設在廣州市南堤二馬路38號三樓。在農工黨上級組織和中共廣州市委領導下,市工委會積極參與廣州市地方事務的管理工作,發動黨員積極投身抗美援朝,提倡和推動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廣泛開展思想改造運動。

1954年8月,市工委會在廣州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成立農工黨廣州市委員會(簡稱「農工黨市委」),與農工黨廣東省委員會合署辦公,積極參與廣州市重大事項的政治協商,發動和教育黨員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直至1959年,農工黨省、市委機關分署辦公,基層組織也按省、市系統進行相應調整。

1957年6月後,因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農工黨市委受到嚴重挫折。至1966年,發展組織處於停頓狀態。市委會主要工作是貫徹「服務與改造相結合」的方針,推動黨員積極為社會主義服務和加強自我改造,學習政治理論和時事政策,深入工廠、農村參加勞動鍛煉。

1966年9月,農工黨市委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活動。在「文化大革命」中,絕大多數農工黨員經受了歷史的嚴峻考驗,始終如一地信賴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信馬列主義[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理,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農工黨市委於1977年12月恢復活動。1980年1月初召開農工黨廣州市第六次代表大會,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自此之後,農工黨市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致力於發展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共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的指引下,同中共親密合作,參加地方政權,參與地方重大事項的協商,參與地方事務管理,參與地方法規的制定執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就廣州市的經濟、文化建設,醫藥衛生事業的改革和振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協助中共廣州市委和市政府貫徹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開展「三胞」聯誼活動,促進祖國統一;發揮界別優勢,開展醫療、科技諮詢,舉辦業餘教育,組織智力「支邊」,服務社會,為廣州市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農工民主黨廣州市委員會的建立與發展(二)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1989] 14號)、《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2005]5號)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2006]5號)三份指導中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農工黨市委深刻領會和貫徹文件的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搞好政治交接為主線,深化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活動,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積極協助中共市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加強與對口聯繫單位溝通,通過省、市、區特約人員等多渠道、多形式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農工黨市委重視發揮自身優勢,對我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創建節約型社會和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等重大民生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積極開展「獻一策」活動;通過深入開展「凝聚力工程」、「同心」系列行動等活動,進一步提高組織的凝聚力;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積極開展「三促進一保持」系列行動;團結帶領廣大成員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戰勝非典疫情、開展助學支教、法律援助、健康諮詢和科技服務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為廣州市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奉獻力量。

農工黨市委歷任主委(領導人)為陳伊林、梅日新、黃鴻鈞、羅惠娟、林生珠。現任主委為餘明永。

農工黨市委從成立起至2012年12月,經歷了十三屆委員會,黨員人數從131人發展至1748人,基層組織87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