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華結縷草

中文名: 中華結縷草

界: 植物界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禾本科

族: 結縷草族

分布區域: 中國、日本

學名: Zoysia sinica Hance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禾本目

亞科: 畫眉草亞科

屬: 結縷草屬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1869

中華結縷草,多年生。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具橫走根莖。產於中國多省地;生於海邊沙灘、河岸、路旁的草叢中。日本也有分布。由於中華結縷草的根系發達,生長匍匐性好,故可被用作草坪。[1]

目錄

形態特點

多年生。具橫走根莖。稈直立,高13-30厘米,莖部常具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無毛,長於或上部者短於節間,鞘口具長柔毛;葉舌短而不明顯;葉片淡綠或灰綠色,背面色較淡,長可達10厘米,寬1-3毫米,無毛,質地稍堅硬,扁平或邊緣內卷。

總狀花序穗形,小穗排列稍疏,長2-4厘米,寬4-5毫米,伸出葉鞘外;小穗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黃褐色或略帶紫色,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具長約3毫米的小穗柄;穎光滑無毛,側脈不明顯,中脈近頂端與穎分離,延伸成小芒尖;外稃膜質,長約3毫米,具1明顯的中脈;雄蕊3枚,花葯長約2毫米;花柱2,柱頭帚狀。

穎果棕褐色,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花果期5-10月。

生長範圍

產於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台灣;生於海邊沙灘、河岸、路旁的草叢中。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中華結縷草是陽性喜溫植物,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廣,在中國沿海地區從南到北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適宜在各種土壤上種植。在排水良好的疏鬆沙質肥沃田塊,可以充分發揮其生長潛力,達到最好生長量。在瘠薄土壤上,雖能正常生長,但不能形成旺盛群體。它還具有耐濕、耐旱、耐鹽鹼的特性。據調查,在其他植物難以生長的乾旱山坡,它仍可構成全面覆蓋的群落,在海水到達的砂質海岸上,也能繁茂生長。

主要變種

長花結縷草與原變種的區別是:小穗長6-8毫米,花序長可達8厘米。產中國東北及江蘇;生於海邊草叢沙土中。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種子 播種期宜在雨季之後,即7月底8月初。播種前要先行種子處理,用0.5%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4小時,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後播種。播後10-13天發芽,20多天齊苗。

分株 多採用分株法,從5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進行。先將結縷草掘出,把盤結在一起的枝蔓分開,埋入預先準備好的土畦中,成行栽種,行距15-20厘米,3-4個月後可長滿。如鋪建草坪,也可直接起草塊,草塊20X20平方厘米,厚5-6厘米。修建草坪時,首先要設計好排水系統,必要時要設地下排水設施,然後整地,施足底肥,去除石塊。鋪時草塊要平,草塊間留有2-3厘米的縫隙,用土添滿、壓實,噴足水即可。鋪草塊建草坪見效快,效果好,但必須有供應草塊的草圃。

栽培技術

結縷草一般在4-5月或8-9月種植。種植前1個月施肥,整地,澆水,土壤表層噴灑除草劑(五氯酚鈉)。一個月後再次澆水,待土壤表層半干半濕時耙平播種。一般每畝播5-6公斤為宜,播完後,用耙輕輕拉一趟,在地表面撒一層堆肥或覆蓋一層木屑土,有條件的可蓋一層薄稻草,能防止日光直射,提高發芽率,播後要噴水保持一定濕度。10天左右萌發後去掉稻草覆蓋物。 苗高在6-8厘米時將幼草的直立莖剪斷,促進萌發分櫱,加速草坪的蔓延速度。定期軋剪是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在4-10月每月兩次用機械滾軋,使一二年生的雜草失去嫩頭或花莖,喪失結籽傳播後代的能力,加速草皮的蔓延。

應用價值

生態 由於中華結縷草具有強大的地下莖,節間短而密,每節生有大量鬚根,分布深度多在20-30厘米的土層內,葉片較寬厚、光滑、密集、堅韌而富有彈性,抗踐踏,耐修剪,還是極好的運動場和草坪用草。因為中華結縷草地下莖盤根錯節,十分發達,形成不易破裂的成草土,葉片密集、覆被性好,具有很強的護坡、護堤效益,所以又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飼用 中華結縷草鮮莖葉氣味純正,馬、牛、驢、騾、山羊、綿羊、奶山羊、兔皆喜食,鵝、魚亦食。根據不同生育期地上莖葉營養成分的分析看出,粗蛋白質含量在旺盛生長的抽穗期最高,可達13.5%,盛花期下降為9.4%,果後營養期又回升為12.3%。粗灰分與鈣的含量在秋末最高。中華結縷草天然草場,可產鮮草7500-12000公斤/公頃。莖葉比1:1.5-1:2.0。放牧期6-7個月。耐牧性強,再生力也較好,農區農林隙地草場可連續放牧。

草坪 中華結縷草具有抗踩踏、彈性良好、再生力強、病蟲害少、養護管理容易、壽命長等優點,已普遍應用於中國各地的足球場、高爾夫球場、自行車賽車場、棒球場等體育運動場地。

參考資料

  1. [1],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華結縷草 中國管科院紅豆杉中心,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