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桫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桫欏(學名:AlsophilacostularisBaker)是桫欏科桫欏屬植物,莖幹高達5米或更高,直徑15-30厘米。葉柄長達45厘米,近基部深紅棕色,具短刺和疣突;葉柄基部的鱗片長達2厘米,寬約1.5毫米;葉軸下部紅棕色;三回羽狀深裂;小羽片多達30對,裂片長方形。葉干後紙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不育小羽片的主脈背面常有少數近於泡狀的蒼白色小鱗片。孢子囊群着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主脈,成熟時反折如鱗片狀覆蓋在主肋上,隔絲不較孢子囊長。

分布於不丹、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和中國;在中國分布廣西(隆林)、雲南(福貢、貢山、蒙自、河口、景洪、西疇、屏邊、勐海、景東、屏邊、金平、馬關、思茅、孟連、元陽、新平、瀾滄、盈江、龍陵、滄源、羅平)、西藏(墨脫)。生長於海拔700-2100米的溝谷林中。

中華桫欏是起源古老的一群蕨類植物的子遺種之一,界於低等與高等植物之間,是研究生物進化和植物系統發育理論的重要對象之一。且其株形美觀,羽狀葉終年常綠,是具觀賞價值的木本蕨類植物。

  • 中文名中:華桫欏
  • 學 名:Alsophila costularis Baker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 綱:薄囊蕨亞綱
  • 目:真蕨目
  • 科:桫欏科
  • 屬:桫欏屬
  • 亞 屬:桫欏亞屬
  • 種:中華桫欏
  • 命名者及年代:Baker,1906

近種區別

該種在形態上與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十分相似,常被混淆,但該種羽軸及小羽片中肋下面有毛,可以區分。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不丹、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和中國;在中國分布廣西(隆林)、雲南(福貢、貢山、蒙自、河口、景洪、西疇、屏邊、勐海、景東、屏邊、金平、馬關、思茅、孟連、元陽、新平、瀾滄、盈江、龍陵、滄源、羅平)、西藏(墨脫)。生長於海拔700-2100米的溝谷林中。

形態特徵

莖幹高達5米或更高,直徑15-30厘米。葉柄長達45厘米,近基部深紅棕色,具短刺和疣突,向上色漸淡,上面有寬溝,兩外側各有一條氣囊線,直達葉軸,但間隔漸疏遠;葉柄基部的鱗片長達2厘米,寬約1.5毫米,黑棕色,有光澤,堅硬,邊緣薄而早落;葉片長2米,寬1米,長圓形;葉軸下部紅棕色,下面具星散小疣,上部棕黃色,其下面粗糙;三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5對,披針形,長達60厘米,寬達17厘米,先端漸尖,羽軸上面有溝槽,密被紅棕色剛毛,下面禾稈色,具疣突,上半部被灰白色彎曲毛;小羽片多達30對,無柄,平展,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尾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截形,長6-10厘米,寬1.3-2厘米,相距1.5厘米間隔,深裂至三分之二或幾達小羽軸,裂片基部合生,主脈間隔3.5-4.5毫米,小羽軸兩面密被捲曲的淡棕色軟毛,連同主脈下面疏被薄的勺狀淡棕色鱗片。裂片長方形,較薄,邊緣具小圓鋸齒,側脈達13對,2叉,少數3叉或單一。葉干後紙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不育小羽片的主脈背面常有少數近於泡狀的蒼白色小鱗片。孢子囊群着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主脈,每裂片約3-6對,囊群蓋膜質,僅於主脈一側附着在囊托基部,成熟時反折如鱗片狀覆蓋在主肋上,隔絲不較孢子囊長。[1]

繁殖方法

材料類別:中華桫欏可育葉,11月中旬采自中國勐臘南貢山。

培養條件:將新采可育葉在60瓦燈泡下照射2小時,然後將葉背面放在白紙上收集孢子。一片大小為70.8厘米×10.2厘米的葉,可收集到2.7克孢子。將此孢子浸入椰子汁中24-30小時後,再以GA350ppm處理30-160秒,接種於改良的MS培養基上(MS大量元素稀釋8倍,MS微量元素稀釋4倍),附加2,4-D1毫克/升(單位下同),誘導孢子萌發和原葉體發育。快速繁殖用原葉體作試驗材料,在1/10改良的MS培養基上誘導孢子體形成。室溫培養(20-29℃),每天光照10小時,光照度1000-2000勒克斯。

生長與分化情況:中華桫欏的孢子經過前處理後,在附加2,4-D1毫克/升的改良MS培養基上,約40天。孢子萌發(孢子壁破裂,具有一個含葉綠素的綠細胞和基部有一不含葉綠素的假根),並且繼續橫向分裂3-4次,變成具有4-5個細胞的絲狀體。當播種密度為每瓶0.5毫克以下時,個細胞的絲狀體的頂細胞開始轉變分裂方向,變為平面生長,最後發育為近心形(或稱長心形)的原葉體。在糖濃度為0-3%的試驗范內,隨着糖濃度的降低,胞子萌發和原葉體發育的過程加速。將原葉體轉移到1/10改良的MS培養基上,試驗材料通過無融合生殖的途徑進行快速繁殖。經過兩個月的培養能再生許多小原葉體,並同時形成許多不定芽原基,繼而抽生出拳狀葉、羽狀葉。原葉體繼代可繼續增殖和分化芽。將不定芽原基轉移到1/2改良的MS培養基上,可形成完整的幼孢子體苗。當原葉體轉接在含BA2毫克/升+IAA0.2毫克/升的培養基上,能形成生長迅速的愈傷組織團,月增殖比率為1:3。將此愈傷組織轉移到1/10改良的Ms培養基上,約經2-3個月的培養能分化不定芽或芽叢,進而也能形成完整幼孢子體。幼孢子體高4厘米,葉片5片以上,根系的根尖呈白色。這時可把試管孢子體苗移植在經1‰甲醛消毒過的土壤中,保濕裁培,易於成活。

主要價值

中華桫欏是起源古老的一群蕨類植物的子遺種之一,界於低等與高等植物之間,是研究生物進化和植物系統發育理論的重要對象之一。且其株形美觀,羽狀葉終年常綠,是具觀賞價值的木本蕨類植物。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Ⅱ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無危(LC)。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