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理療指南(李芳忠)
![]() |
《中醫康復理療指南》是中國當代作家李芳忠寫的散文。
目錄
[隱藏]作品欣賞
中醫康復理療指南
前言:我們祖國的中醫傳承能夠淨化心身、祛病延年,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多了解一些基礎中醫,並能身體力行,則必能使我國的經濟發展錦上添花且固若金湯。
一、中醫理療的範圍及建議:
1、範圍:
運用中醫的方法可針對所有人體的亞健康以及多種疾病進行康復理療,如:身體某部位不舒服的新症狀,或一段時間內反覆出現的老毛病,或無原因的莫名不適,或長期綿延不絕的某些狀況,比如:各種外感,腰椎突,腿疼,頸椎病,肩周炎,或各種失眠,或血壓、血糖、血脂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種有名或無名的慢性病等等,均可適用於中醫理療康復之法。
2、意見與建議:
人體本身發生的所有不適或疾病症狀,大都是自我預警的,在正常情況下,基本都具有重複性,是會反覆發作的(如:感冒以及各種關節疼痛等),其發作周期由於自身情況不同,表現為或長或短,大多數以一年之內為反覆周期(其中尤以春天發作的較多,因春天為發陳的季節),若拖延到以後,反覆發作的現象變少時,多是因為人體的正氣已開始衰敗了,此時康復理療或許就要費點事了。因此,剛開始感到不適症狀時,我們就應充分重視,越早理療越易康復;切記,養護健康不能只憑吃藥,吃藥只是疾病治療的一部分,大多只起暫時緩解作用,並不能根治,並且是藥三分毒,還是少吃藥多配合康復理療為正治之法。千萬不要因為堅持幾天證狀消失了,而相當然地認為疾病已自我康復了,更不要以為吃些藥見好了,證狀就從此不再反覆出現了。請記住,人體是具有循環記憶功能的,很多病症是會伴隨我們一生的,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生命力是越來越衰弱的,因此,所有的疾病是越拖延越難康復的。有以下情形的應該重視:
1、很久不見感冒症狀或易感冒且經久不太見好轉的人,應該重視理療,最好把正常的周期性的感冒理療出來(因為天地之循環是有周期性的),那麼身體的免疫力就提高了。
2、平常一有不適即吃藥,且吃藥較多並對藥物已不太敏感的,到後來吃藥打針也不見明顯好轉的人,應重視理療,多刺激一下被藥物麻痹了的神經,重新把免疫力喚醒。
3、經常喝酒過量、熬夜、晚飯飽食者,均為嚴重不良習慣,理療效果較差,建議先自我修正習慣,或邊理療邊修正,效果更好。
有以上情形之人,其體質大多應已發生偏差,其免疫力或已不能正常反應自身的相關狀況,應該早重視中醫理療。
二、中醫理療的原理、方法及效果:
1、理論基礎:
依《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思想理論為基礎,如《 黃帝內經.調經論》中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註:血氣之事,不太好控制,因為每個人的性情志向,俱各不相同,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通過刺激經絡來調控五臟,使其運化功能保持正常而已。」另有張仲景《金匱要略》語:「千般疢(chen,疾病)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又說:「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適中經絡,未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等等,還有諸多來自先聖的關於經絡的實踐教導;再說《傷寒論》,被歷代醫家奉為寶典,而其中有論及死證者,大都在少陰經(腎)與厥陰經(肝),這說明疾病屬五臟者,皆難治且易死;而現在的人,凡有所得病在五臟部位的,也大多皆為不治之症;以此知之,凡人體內里五臟之病,應大多都是古今公認之重證與死證,一旦發現臨床明顯的症狀,就已無回天之力,治之已晚;然而依內經之論,五臟病之早期是可以從人體經絡上發現的(因五臟之氣通於體外之經絡,其在體外是有傳令兵的),也就是能通過經穴理療來緩解並消除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身體經絡穴位的檢查,以「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為引線,進而發現身體五臟之盛衰,再在此基礎上,依六經臟腑理論為導向,據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為判定,針對不同的個體,則可以制定合理的早期康復理療方案,將可能形成的疾病消滅於萌芽狀態。
2、理療方法:
(1)、先望聞問切(尤以憑脈為重),以尋根問由,然後依年齡與病情定出理療的建議方案。
(2)、理療時,以經穴按摩結合探尋痛點為主,以痛點來推理身體的臟腑循環障礙,進而重點刺激聯動的經穴以推動氣血來消除掉瘀堵,從而達到改善臟腑循環以驅除內里相關疾病的目的,必要時以食療、艾灸、拔罐為輔,並酌情推薦自我保健方法以及藥物緩解治療。
(3)、嚴遵醫囑,及時全面反饋身體的實時反應。
3、中醫理療過程與效果:
(1)、 理療時,若有潛在的外表證或內有寒濕者,可能會見出汗 ,或嘔吐涎水等,但大多初次理療後,即覺身心舒暢;也有身體稍弱者,感覺疲憊不堪,症狀暫時不除者,一般休息1—3天就能恢復,然後會感覺全身舒服,神清氣爽。
2)、若有老毛病者,前期效果雖不太明顯,但是能感覺到身體的良好變化,不過有些症狀會經常反覆,並且經穴理療時有些穴位可能會比較痛,理療一段時間後,一旦經絡通了,立刻就不疼了,且一般不再復發。
(3)、絕大部分前來康復的理療者,隨着階段理療的深入以及氣血的逐步通暢,就會激發自身的免疫力,慢慢地對自己的亞健康狀況進行調整,漸漸的會有些修正向好的症狀出現,如:飲食狀況,睡眠狀況,二便狀況等都開始改善,逐步心情也變得穩定了。
(4)、理療到最後,身上原來反覆出現的不適症狀慢慢不見了,所有的經穴已基本上感覺不到疼痛了,那麼,此時您的身體就已基本康復了。
(5)、所理療的周期,均視個人的身體自我修復能力而定,這個能力是由個人的體質與優良的工作生活習慣所決定的,早反省且及時修正者,康復得快;執迷不悟者,則慢。
三、中醫理療注意事項及善後:
1、注意事項:
(1)、凡經穴理療者,飯前飯後一個多小時內,不能接受點按理療;理療按摩後,當天應儘量避免接觸涼水、涼風、涼食等寒物,忌飽食,過勞,飲酒等事物,更應當重視休息。
(2)、整個理療期間,即是為身體通經活血、除濁化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隨着身體一處處瘀堵緩緩地打開,我們身體的氣血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或短期的虛弱無力,或時見感冒證狀,或見輕微的腫脹疼痛,或見頭暈,或見青瘀紫塊等等不一,但只要飲食、睡眠、排泄正常,則基本無憂;若有甚者,可以視本身實際情況,去找醫生注射小劑消炎針,以幫助解除不適症狀。
(3)、中醫理療治病,基本以年齡與病情為參考,隨時調整理療的施治方案,病情變而理療之法也變,其理療效果俱依每個人的年齡、體質與病情而表現出來,凡是年齡偏大者與病情久者,一般理療前段時間會有些相應的證狀反覆,總會時不時地出現些外在證狀(如:感冒等),應當隨症注意休息並及時調理,等到身體所有需要修復的經絡器官都修復完成後,才能慢慢地恢復正常的健康狀態;而年輕人,根基較好的,病情出現的反覆較輕,大多不見反覆,理療1—3次即可好轉。
2、待到基本康復後,當注重修習養生之道,學會勞逸結合,不要透支身體,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可強行制定難以企及的目標與任務,凡事依自然規律而行,順者為養,逆者為傷,儘量不熬夜,少飲酒,勿暴食,減晚餐,尋找合理的方式方法調養性情,則可餘生無憂 ,壽至百年!
朋友們,敬請仔細閱讀理解,結合自身年齡與身體反應的情況,及時進行理療或調節,必能做到身康體健,百病不生。由於水平所限,其中難免疏漏謬誤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1]
作者簡介
李芳忠,生於1972.年11月,祖籍山東省沂南縣蒲汪鎮小碌碡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