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俞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俞穴

中府,經穴名。出自《素問·離合真邪論》。別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間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部病證。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基本信息

  • 別名: 膺中俞、府中俞、膺俞
  • 出處: 《素問·離合真邪論》
  • 隸屬: 肺之募穴
  • 主治: 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部病證
  •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
  • 主要配伍: 配意舍穴治胸滿噎

目錄

1 名稱釋義

2 功能作用

3 定位

4 解剖

5 主治

6 操作

7 臨床運用

8 配伍

9 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陰肺經之脈起於中焦,此穴為中氣所聚,又為肺之募穴,藏氣結聚之處。肺、 、胃合氣於此穴,所以名為中府。又因位於膺部,為氣所過的俞穴,所以又稱膺俞。

功能作用

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

定位

位於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解剖

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 間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 外側皮支。

主治

1、咳嗽、氣喘、胸痛等胸肺病證。

2、肩背痛。

操作

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是雲門穴,由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處或男性乳頭外側旁開兩橫指,往上直推三條肋骨處即是。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下深刺,以免傷及肺臟,引起氣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肺虛肺寒肺濕則多灸或久留針補之,肺實肺熱肺燥則急瀉之或用水針。

臨床運用

1、近代有報道,中府配肺俞、百勞、膏肓俞針灸並用治肺癆有效。承淡安報告,患肺病時中府穴出現壓痛反應。

2、實驗表明針刺中府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改善肺通氣量,緩解哮喘症狀,並有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血液循環的作用。

3、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等。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現壓痛。

4、此穴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

配伍

1、配意舍穴治胸滿噎。

2、配陽交穴治喉痹。

3、配定喘穴、內關穴治哮喘。

4、配少沖穴治胸痛。

5、配間使穴、合谷穴治面腫、腹腫。

6、配肺俞穴治外感咳嗽。

7、配復溜穴治肺燥熱咳嗽。

8、配意舍穴治胸滿。

相關論述

1、《甲乙經》:「手足太陰之會」。

2、《千金方》:「中府、陽交,主喉痹、胃滿塞、寒熱」。

3、《千金翼》:「身體煩熱針中府,又灸絕骨五十壯」。[1]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