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副標題:方法及應用,溫忠麟,劉紅雲 著,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傳統的回歸模型,只能分析一果多因的聯繫。結構方程模型,不僅可以分析(顯變量或潛變量)多因多果的聯繫,還可以包含既是因又是果的變量,它們在因果關係中起中介作用。還有一種變量則影響因果關係,對因果關係有調節作用。在應用中,調節變量與中介變量容易被混淆。如何正確區分調節變量與中介變量,如何估計和檢驗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是心理、行為、教育、社會、經濟、管理、市場等領域研究工作者感興趣的問題。

本書是研究調節效應(或交互效應)和中介效應分析方法的專著,讀者對象是有關專業研究人員、應用工作者和研究生。本書從介紹矩陣知識開始,然後從協方差分析的角度介紹結構方程模型,重點是論述調節效應(或交互效應)和中介效應的基本概念、統計原理、估計和檢驗方法及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兩種效應模型都拓展到多水平數據分析,調節效應模型還拓展到追蹤數據分析。對所用的模型,提供了SPSS操作步驟(顯變量情形)或者Mplus和 LISREL程序(潛變量情形)以及結果解釋。

作者介紹

溫忠麟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編委。先後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系、雲南大學數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曾在聖母大學、牛津大學、西悉尼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或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統計與測量、數理統計。對調節效應和中介效應,特別是潛變量交互效應分析方法有系列研究成果。

劉紅雲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秘書長。1996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數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統計、教育與心理測量、教育評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