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路上的隋煬帝(240)(銀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絲綢路上的隋煬帝(240)》是中國當代作家銀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絲綢路上的隋煬帝(240)
沉在《隋書》中,我恍惚了。隋朝的京都大興城就是今西安市區所在地。我住在當年的大興城內,遙想着首創城建奇蹟,包括規模宏大,布局、規劃整齊的東西14條大街、南北11條大街的記載,心中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又一次想到那個「鋤誅骨肉,屠剿忠良」、 「好內怠政」、「外內從亂」被後世詬罵的隋煬帝。特別是明朝齊東野人著的《隋煬帝艷史》更是把他貶得一無是處。史書的臧否,真真假假,卻也從字裡行間透出他「有為」的功績。在舉國乃至世界熱議「絲綢之路」的年代,你可否想到,在開拓絲綢之路的歲月里,也有他的身影,而且是494位皇帝中的獨一個。
自漢代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今埃及亞歷山大)。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即裏海北部草原)。到漢武帝時期一直比較暢通。可到東漢後期,特別是南北朝時,由於長期動亂,絲路時通時斷。在隋朝建立之時,草原勢力杜谷渾占據着而今青海、甘南、新疆東西三千餘里、南北一千餘力的大片地方,而且還和西突厥分別統領羌胡諸國,夾擊河西走廊,企圖斬斷絲綢之路,進而包圍中原王朝。
絲路,既是商業交流的通道,更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從隋文帝開始,通過改革陳腐的制度,大力發展經濟,隋廷的戶口越來越多,稅收不斷增加,內外府庫無不盈溢。隋煬帝登基後以抱負不凡的胸襟且具有創造性格的超常氣魄,加強集權,開鑿大運河,興辦教育,推進科舉制度,修訂法律,派人首訪台灣,使隋廷經濟節節高漲,正像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作為帝王,隋煬帝的思想並不保守,後世人說他「天賦甚高,文筆華美,胸襟抱負不凡,也帶有創造性格。」在他帶兵平定南陳擔任揚州總管時,尊佛施善,禮賢下士、政績突出、朝野俱贊。登基後看準了絲綢之路的重要,決定御駕西巡,要讓絲路暢通無阻。
公元609年(大業五年)三月初二,在鐃笳鼓角的震響轟鳴中,隋煬帝率領40萬精銳將士從京師長安出征了。我極想尋找當年的大興殿或觀德殿遺址感受那種盛況,可惜大西安的宏闊已把1400年前的痕跡抹得乾乾淨淨。但我仍覺得我不時踏過隋人甚至是煬帝的腳印,感受1500年前的氛圍。
出征時的隋煬帝一定志得意滿。經營西域的想法是從大業三年(607年)開始的。因西域諸國商人同隋貿易大多在張掖,負責這事的是黃門侍郎裴矩,辦事細心縝密,所到之處認真勘察,將西域諸國的山川地形、物產風俗撰寫成《西域圖記》三卷上奏朝廷。並建議採取安撫政策爭取他們,使諸國擺脫杜谷渾、西突厥的控制。大業四年,煬帝採納裴矩謀略,迫使西突厥可汗處羅降隋,為經營西域掃除一個障礙。
浩浩蕩蕩的西巡絕不是遊山玩水,更不是異地享樂。西域自古是大漠邊關,漠漠黃沙,獵獵朔風,漫長崎嶇的山間小道,自然條件極其惡劣。那時沒飛機火車,連汽車也沒有,隋煬帝的最佳坐騎只能是包着鐵箍的馬車。餐風露宿,對於錦衣玉食的皇帝來說不啻是嚴峻考驗。更嚴峻的考驗是戰爭,要掃清阻礙隋軍的杜谷渾軍。
看到大軍壓境,杜谷渾國王伏允把兵馬撤退到覆袁川(今青海祁連縣東的俄博河),企圖守住祁連山南麓這塊水草茂盛的谷地。煬帝命令三路兵馬四面包抄,企圖來個瓮中捉鱉。然而,這一帶山巒縱橫、地廣人稀,合圍要成為鐵桶並不容易。伏允見勢不妙,使出金蟬脫殼之計,帶幾十名親信悄悄鑽出包圍圈向西逃去。又派遣一大臣偽裝成自己與隋軍周旋。仗打得很激烈,包圍圈也越來越小,五月二十八日,覆袁川內的杜谷渾仙頭王走投無路,率領部落十萬人投降,煬帝才知道伏允已遠遁,立即派左光祿大夫梁默、右翊衛將軍李瓊率兵追擊,不料遭到伏擊,兩將軍陣亡。恰巧,另一路大軍碰到向西逃跑的杜谷渾兵馬,當即予以迎頭痛擊。在兩路隋軍的夾擊之下,伏允大敗,遠遠向南逃到青海果洛一帶的山谷中。杜谷渾占據的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的數千里領地第一次歸入隋朝版圖。
西巡途中,惡劣的自然條件也讓他們苦不堪言。大軍要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長有28公里,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兩側奇峰聳立,疊嶂無窮,險隘深邃。山頂峭壁突兀,怪石森然,仰面看山頂,後腦勺快要挨住脊梁骨。這正是6月中旬,隋煬帝一行沒有準備禦寒的衣服,進入大斗拔谷,天氣突變,大雪紛飛。暴風狂雪襲擊隊伍,士卒難以抵禦風雪,凍死大半,隋煬帝狼狽不堪,連姐姐也凍死在谷中。乘坐的馬驢凍死十之六七,真是吃盡苦頭。
歷盡艱險,煬帝的車駕終於抵達張掖郡城,高昌國王曲伯雅、伊吾城主吐屯設和西域的其他27國的使臣全來迎接皇帝陛下駕臨。當車駕經過的時候,西域客人和張掖、武威兩郡的百姓也盛裝蜂擁而至數十里之內,一片歡騰。在載歌載舞中,伊吾城主吐谷設和其他西域國使臣獻出數千里土地,歸附大隋朝廷。煬帝大悅,隨後舉辦了規模宏大的文化商貿交易會(史稱萬國博覽會)炫耀中華盛世。在「觀風行殿」盛陳文物布展,讓西域諸王及使者觀看,以示文明。並宴請27國使臣,奏九部國樂(來自印度、新疆、朝鮮等各地音樂),演出「魚龍漫延」舞蹈。隨即,「大赦天下」。煬帝還效防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參禪名山,在焉支山登峰頂參天禪地。這次「萬國博覽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人數之多,耗資之巨,堪稱史無前例。志得意滿的煬帝揮毫書寫出名篇《飲馬長城窟行》: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豈台小子智?先聖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釋兵仍振旅,要荒事方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他在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
絲路通了,那些邁着沉重的步子,拉着負重的駱駝,在狂虐的沙塵暴中艱難行進的商旅,那些披着袈裟傳播佛教的僧人和學者,蜂擁而來,暢通了物流,促進了文化交融,為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重大而傑出的貢獻。絲路繼續向東部洛陽延伸。大業六年正月,西域諸國酋長畢集洛陽,煬帝命在端門大演百戲,戲場周圍人山人海,共達3萬餘人,聲聞數十里,一連演出一個月。 正像隋唐史研究專家胡戟先生的評價:「隋煬帝這次歷史性的西巡達到安定西陲、暢通絲綢之路的初衷,在我國的疆域史上和中西交通史上是一件大事,對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確實,由於隋朝重新打開西域之門,唐朝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經營力度,先是滅亡了東突厥帝國,又派大將侯君集率大軍攻下高昌國,平定了龜茲,設置了安西四鎮,即龜茲、于闐、碎葉、疏勒,建立了有效的統治秩序,連中亞大小數十國頻頻派使者向唐朝貢獻,其商賈也經常往返於絲綢之路,使絲綢之路的繁榮達到有史以來的頂峰。
作者簡介
銀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小說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