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絲瓜炭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瓜炭疽病

絲瓜炭疽病
原圖鏈接

絲瓜炭疽病的發病時間是苗期至成株期,發病溫度是10~30℃,發病濕度是87~98%。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絲瓜炭疽病

發病時間: 苗期至成株期

發病溫度: 10~30℃

發病濕度: 87~98%

病原特徵

瓜類炭疽菌,氣生菌絲繁茂,灰白色,背面暗褐色,生大量菌核。載孢體盤狀,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初呈紅褐色,後變黑褐色,頂端不規貝仆開裂。剛毛散生,暗褐色,頂端色淡,較尖,基部膨大,正直或微彎,1~4個隔膜,42~102μm×4~6μm;分生孢子梗倒鑽形,無色:無隔膜,12~24μm×3~5μm。分生孢子圓柱形、長卵形,兩端鈍圓,無色,單胞,正直,12~21μm×4~6μm,內含顆粒狀物。附着胞長棒形,稍不規則形,褐色,9~lOμm×5~6μm。

為害症狀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葉片病斑近圓形,邊緣分界不明晰,黑褐色,具輪紋。後期病斑常擴展成不規則形。葉柄、莖蔓病斑黃褐色,橢圓或近圓形,稍凹陷。果實病斑初呈水漬狀,圓形或不定形,凹陷。濕度大時,各病部可溢出近粉紅色粘液,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子葉上病斑半橢圓形,多發生於子葉邊緣,淡褐色,微具輪紋,上生小黑點(載孢體);幼苗靠地面的莖基部變黑褐色,細縮折倒;葉上病斑圓形,直徑2~7mm.紅褐色,周圍常有黃色暈圈;主蔓和葉柄上病斑橢圓形;褐色,稍凹陷,包圍主蔓植株枯死;果實上病斑圓形,初呈淡綠色,後變黑褐色,稍凹陷,上生小黑點,天氣潮濕時密生橙紅色點狀黏質物。菌落不規則形,。

侵染規律

病原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越冬,也可以在溫室或塑料大棚舊木料上存活。越冬後的病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氣溫10~30℃均可發病。當氣溫穩定在24℃左右時,發病重。[1]

病因

絲瓜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越冬,以分孢盤上外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依靠風雨傳播,從葉片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溫暖多濕的天氣及植地環境有利於病菌發育、孢子形成和萌發,從而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密度過大、通透性差、氮肥過多、灌水過多及連作重茬的地塊,本病發生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不詳。[2]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可根據適應性選擇使用不帶菌的抗病品種種籽。

(2)50~51℃的溫水浸種15~20分鐘,以殺滅種子上可能攜帶的病菌。

(3)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加強水的排、灌管理;大棚加強通風排濕,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田間農事操作在露水干後進行。

(4)實行高畦、覆膜栽培,並與非瓜類作物進行輪作到少3年以上。

(5)施足基肥,並增施磷鉀肥。

物理防治

(1)及時田間的病株殘體。

(2)專池堆放處理病株殘體或作物殘體。[3]


相關視頻

絲瓜病害久治不愈


注意注意炭疽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