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常平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莞市常平中學(常平中學)於1946年創建,東莞東部地區的中學,是東莞市骨幹大校之一。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教職工209人,3000多名學生。現為東莞市骨幹大校之一。
所授榮譽
1958年,學校升格為完全中學[1];2000年1月被評為東莞市一級學校;2003年1月晉升為 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9月被評為廣東省教學水平優秀學校,11月被確認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該校是國家教育部命名的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廣東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近年來,學校還先後榮獲「東莞市教育系統文明學 校」、「東莞市文明單位 」、「東莞市文化建設標兵學校」、「東莞市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板學校」 、「廣東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東莞市科普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規模
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其中高一級20個班,高二級20個班,高三級16個班,3000多名學生,實行全寄宿封閉式管理[2]。學校還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校教職工209人,專任教師178人,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其中高級教師39人,一級教師94人,擁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9人,本科學歷教師177人。學校後勤管理社會化。校衛、清潔、宿管、維修和綠化等服務,委託物業管理公司管理,物業公司參與我校後勤管理的人員多達100多人。
學校現有領導班子成員10人,5人擁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熊盛才校長是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1946年春,在蔣光鼐先生等社會名流的推動下,於常平鎮青鶴灣創建了東莞縣立常平初級中學,蔣先生親筆題寫了校名。1946年秋,學校開始招生辦學,從此,青鶴灣畔迴蕩着東莞各地青年學子朗朗的讀書聲。1948年,中山大學教授鄭師許先生為學校校歌填詞,張亦庵譜曲,黃可清和聲。這首激勵了無數莘莘學子的校歌一直傳唱至今。
校容校貌
為了適應東莞市蓬勃發展的教育事業,打造常平中學的教育品牌,2006年11月,市鎮兩級黨委、政府斥資近2億元人民幣收購民辦新星學校,將其作為常平中學新校區,2007年9月所有高中學生遷入新校區,實現了高、初中分離辦學的新格局。如今,學校占地面積約19.9萬平方米(約300畝),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多達13萬平方米,整體建築呈歐陸風格,氣勢恢弘,典雅別致。辦公區、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明顯。高速信息校園網、功能先進的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多功能報告廳、圖書館、藝術中心、生物園、地理園、田徑場、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場等一應俱全。超大面積的校園,巨大的使用空間、完善的設施設備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其中初一級10個班,初二10個班,初三6個班,高一級20個班,高二級16個班,高三級18個班,近3000名學生,實行全寄宿封閉式管理。學校還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校教職工209人,專任教師178人,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其中高級教師38人,一級教師9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9人,還有11人正在進修研究生課程。學校後勤管理社會化。校衛、清潔、宿管、維修和綠化等服務,委託物業管理公司管理,物業公司參與我校後勤管理的人員多達100多人。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領導班子成員10人,5人擁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人在讀)。高中部熊盛才校長是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他帶頭開展教改和教學科研。潘禮宏副校長具有高級教師職稱,並在教學第一線兼任教學工作,承擔課題研究。初中部戴鳳萍校長和吳志堅副校長。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建立了崗位責任制和科學考核評價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崗位職責的管理文件,研製開發了《教師德能勤績量化考核網上無紙化操作系統》、《教職工網絡可視化考勤系統》、《教師專業發展信息平台》等管理軟件。讓學校多項管理實現了網絡化、無紙化、科學化、規範化、高效化和人性化,促進學校走上一條和諧、健康和良性發展之路,從而形成以校園網絡為支撐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特色。同時該校研發的多個教育管理平台已經輻射到省內外50多所兄弟學校,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省、市領導對我校的校園信息化管理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廣東省副省長、廣東省教育促進會會長王屏山,廣東省副省長佟星,東莞市副市長冷曉明,東莞市副市長吳道聞及市教育局領導等先後來我校視察調研。
學校校園文化以「平」字為內核。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師生髮展為根本,以知識管理為核心。」辦學宗旨是「倡導教育公平,辦好平民教育,傳承先進文化,播撒人類文明;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專業成長鋪路,為學校持續發展創新。」學校在常懷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實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創奇偉,平中見遠大的精神指引下,把辦好平民教育作為自己的追求,努力踐行着溫家寶總理辦好平民教育的思想。辦學目標是「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把常中打造成享譽國內外的一流名校。」校訓為「平心致遠,正道力行。」校風、教風和學風為「嚴、勤、實、活。」獨特、鮮活的校園文化成為引領常中生存發展的靈魂,成為傳承先進文化和凝聚師生的「引力場」,成為學校發展的強大內驅力。
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突出抓好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美德美育、國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心理教育等。學校每學年定期組織向全市開放優質主題班會課。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配備了2名心理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還正開展「十五」課題《中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2006年出版了德育論文集《在希望的田野上》。近10年以來,無師生違法犯罪記錄。近三年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達94%以上。我校師生求真向善,熱心公益。近三年來,參加扶貧、賑災和公益捐助的錢物超過100萬元。
歷屆英才
學校重視校本科研。現有省市校級課題上百個,95%以上的教師參與了課題研究。教師每學年都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近三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9篇,獲獎項40項,獲優秀課例等其它獎項155項。一批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廣東省中小學創新成果獎、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黃華獎、廣東省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成果吳漢良獎、廣東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和東莞市科技進步獎等省市級大獎。作為東莞市八大校之一,學校理念先進,管理科學,校風優良,質量一流。「高進優出,低進高出」的辦學效益日益凸現,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東莞有着較大的影響力。《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東教育》雜誌、《東莞日報》、《常平報》等均有報道我校的辦學業績。尤其是《常平報》,近三年來有關我校的報道接近百篇。
發展前景
近幾年來,我校一批學生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獲獎。曾頌同學獲物理全國三等獎;劉犀子同學獲物理省二等獎;黎少雄、李浩昌同學獲生物全國二等獎;劉勇鑫、鄧潤蓮同學獲生物省一等獎,黎少雄、袁浩鋒、周國華同學獲生物省二等獎;李潔寧、吳效光同學獲化學省二等獎;劉浩斌、陳立好獲數學省二等獎和省三等獎等。該校「青鶴灣」文學社在近三年中先後被評為東莞市優秀文學社和標兵文學社。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及體育藝術比賽獲獎份額,持續位列東莞同級同類學校前列。
升學情況
學校的生源情況較差,但學校狠抓教育教學質量,走出了一片「低進高出、高進優出」人才加工的新天地。2004年高考重點線與上年增幅達150%;上本科線的考生與上年增幅達59.5%;增幅居「東莞八大校」之首。2005年、2006年,高考入圍人數連續刷新學校高考歷史記錄。2007年高考又創佳績。本屆參加高考總人數475人,考取本科以上107人,專A以上207人,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預期目標。2008年高考再創輝煌。本屆有789人參加高考,上線556人,比上一年增加近200人,其中上重點線13人,上本科線以上196人,上大專A線以上339人。由於高考成績突出,市教育局還特意將東莞市2008年高考工作總結會放在我校舉行。
外界評價
學校十分重視第二課堂活動。成立了由19個學生社團組成的社團聯盟和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開展了大量的課外活動;學校還在學期中組織田徑運動會、徵文歌詠比賽、科技藝術節、校慶。戶外活動:暑假舉行生物夏令營。作為廣東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該校曾連續多次獲東莞市中學生籃球賽冠軍、東莞市少年籃球賽第一名和廣東省中學生籃球賽第二名。曾代表東莞市參加過省中學生籃球賽和全國籃球城市籃球賽(少年組)。學校男子籃球隊曾受國家體育總局派遣,以中國青少年體育代表團的名義前往埃及進行友好訪問和交流,還多次應香港有關方面邀請,前往香港元朗、屯門區參加友誼賽。
歷史沿革
常平中學創建於1946年,是東莞東部地區頗具規模的中學,是東莞市骨幹大校之一。1958年,學校升格為完全中學;2000年1月被評為東莞市一級學校;2003年1月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9月被評為廣東省教學水平優秀學校,11月被確認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6年11月,市鎮兩級政府斥資近2億元人民幣收購民辦新星學校,將其作為常平中學新校區,2007年9月所有高中學生遷入新校區,實現了高、初中分離辦學的新格局。如今,學校占地面積約19.9萬平方米(約300畝),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多達13萬平方米,整體建築呈歐陸風格,氣勢恢弘,典雅別致。辦公區、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明顯。高速信息校園網、功能先進的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多功能報告廳、圖書館、藝術中心、生物園、地理園、田徑場、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場等一應俱全。超大面積的校園,巨大的使用空間,完善的設施設備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 ↑ 完全中學什麼意思,初三網,2020-08-23
- ↑ 中小學實施封閉式管理,中工網,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