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正教修道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東正教修道院有最早建於5世紀的聖撒巴斯修道院、建於6世紀的西奈山的聖凱瑟琳修道院,以及10世紀以後的建於希臘北部阿索斯山上的眾多修道院。俄羅斯東正教修道院出現於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由王公和貴族建立。這些修道院是根據東正教會規定而專門供修道士們共同居住和活動的場所,是修道士們進行宗教活動、學習和生活的地方。

修道院其實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義的產物,那時有些信徒通常會在苦修士或其他聖人居住的房子邊結廬,時刻學習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但這種偏極端的方式並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為了免去麻煩,這些苦修士逐漸遠離社區居住。

這些遠離社區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讀書、禱告,時間長了,這些離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區,這就是修道院的雛形[1]。很多修道院被擴展成建築群,裡面有圖書館、神學院、食堂、宿舍、醫務室,甚至還有對外開放的教堂、穀倉、鐵匠鋪等輔助設施。但無論怎麼變換,只要被叫做修道院,裡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單獨的靜修區域,通常不會對外開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後來多數可以選擇出去擔任教堂神父[2]或者講學。

阿索斯山修道院

它是 東正教最早的修道院之一。1080年由來自羅斯的修道士興建在希臘的阿索斯山上。長期以來,同俄羅斯的東正教會有密切的接觸。有25座大小不同的教堂70個隱修區,還有不同用途的建築物、林地、耕地。修道人數曾達到2000人,該修道院現由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牧首管轄。

基輔洞窟修道院

位於蘇聯基輔的俄羅斯最古老的男修道院,建於1051年,原為一人工洞窟,內有一套複雜的、深達數公里的房屋和走廊,中世紀前用以居住或作防禦工事,洞窟內還修建有教堂、寺院和墓地。12-18世紀修道院逐漸擴大,先後建造了三一聖堂、柯夫尼爾樓、遠洞窟和近洞窟教堂及鐘樓等建築物。16世紀末曾獲大修道院稱號。1926年闢為歷史文物博物館保護區。衛國戰爭時部分建築被破壞,1944年逐漸修復和擴建。

謝爾蓋聖三一修道院

俄羅斯正教會最大的男修道院,位於莫斯科東北70公里的扎戈爾斯克市,前身為1337年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在莫斯科近郊謝爾蓋耶夫森林中建造的一座三聖小教堂和小道房,以後凡願在此出家的人,必須自造小道房並自辟膳食用地,由此發展成為東北俄羅斯最富有的大型修道院。1774年獲大修道院稱號。院內有許多在時代和風格都不同的建築群,主要有:聖三一大堂、聖靈大堂、聖母安息大堂、沙皇宮殿、及歷史博物館。現為莫斯科神學院 及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公署所在地。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

它是俄羅斯東正教男修道院,為紀念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戰勝瑞典人,於1710年建於聖彼得堡,1797年改稱為大修道院,其地位很重要,對俄羅斯的政治、宗教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曾發生過影響。

波恰耶夫聖母安息大修道院

它於1240年由基輔洞窟大修道院的修道者們所見,是16-17世紀民族宗教反對把本地居民天主教化的中心,天主教在當地橫行,該院遭到關閉,後來又恢復活動。1713-1831年遭到合併派占領,1833年改稱為大修道院。竭力宣傳對各種顯靈物的崇拜。

索洛維茨基修道院

俄羅斯正教會男修道院,位於俄羅斯北部索洛維茨基島上,建於15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修道院城堡式,其建築群有16世紀的城牆及塔樓、聖母安息大堂及齋堂、主顯聖榮節大堂,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報喜教堂,17世紀的石砌殿堂。為當時俄國北部的宗教中心和大封建莊園。17世紀中葉,莫斯科牧首 尼康進行禮儀改革時,是分裂派活動之一,也是沙皇政府和教會流放反對派之地。現為歷史建築保護區。

新聖母修道院

它是俄羅斯東正教女修道院,建於1524年,位於莫斯科。創建人為大公瓦西里三世,主要用於監禁被貶黜者。

達尼洛夫修道院

它是俄羅斯東正教男修道院,為達尼洛夫·亞力山德尾氣齊全公爵所建,位於莫斯科城南邊,對保衛莫斯科免受韃靼人襲擊起了一定作用,十月革命後關閉,停止一切宗教活動,現歸還教會使用,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牧首在莫斯科市內辦公的地點,教會對外聯絡部設於此。

聖凱瑟林修道院

希臘正教會隱修院,位於西奈半島穆薩山北麓山谷中,6世紀時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令修建。相傳摩西曾在此地遇見上帝顯現於荊棘火中,因而被視為安全和神聖之地。修道院以其偏遠的地理位置而躲過了8世紀的聖像破壞運動和多次戰亂,保留下古代聖像等藝術珍品和約3000種手稿,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敘利亞文、格魯吉亞文和斯拉夫文典籍。德國學者替申多夫曾於1844年和1859年兩次來此探訪,發現了震動學術界的4世紀希臘文 《聖經》抄本,即文明於後世的「西奈古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