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齋雜書5-8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齋雜書5-8首

來自 國學薈 的圖片

作品名稱:東齋雜書5-8首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陸游

東齋雜書5-8首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詞作品。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合稱「南宋四大家」。[1]

正文

下帷聽雨聲,開戶延月色。 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徐行舒血脈,危坐學踵息。 吾聞諸先賢,養生莫如嗇。

門低不通車,室隘劣容膝。 掩脛無全衣,作字用挫筆。 親朋孰可望,門內自相恤。 一笑語吾兒,汝馭未須叱。

區竽常願雨,秧菜常願晴,吾兒行渡江,晨起愁風生。 人生各徇私,夫豈造物情。 孰能均此意,萬里皆春耕?

吾居魚鱉鄉,戒食兼鮮槁;雞鶩以御客,乃者亦一掃。 區區仁愛心,殆可質蒼昊。 物情豈遠哉!我亦吝肝腦。[2]

人物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3]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