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平陵故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平陵故城

中文名稱 :東平陵故城遺址

所在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

地理位置 : 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東北

級別批次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東平陵故城位於章丘龍山鎮閻家村北,城址略呈方形,邊長約1900米。城內總面積約360萬平方米。城址保存較好,四周城牆猶存,是山東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城址之一。其周邊目前發現四座漢墓,包括洛莊漢墓危山漢墓明山漢墓畢楊漢墓群

1992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二千年前的郡國故都

東平陵城原來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平陵邑,到西漢昭帝時期因為在咸陽設置了平陵縣而更名為東平陵戰國時期,平陵邑晉升為平陵縣[2],成為齊國在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考古所見眾多戰國錢幣錢範文物表明,這裡曾經是齊國的一處商業和手工業中心。

兩漢時期,東平陵曾三次被確立為郡國的國都。第一次是西漢初年,平陵被封為呂國,時間是公元前187年。當時,漢惠帝病逝,呂后臨朝稱制,要求手下大臣討論立呂氏家族的人為諸侯王,但是,因為劉邦生前有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誅之」,所以,呂后的封王並沒有立即付諸實施。半年後,呂后感覺統治穩定了,才將其侄子呂台封為呂王。考慮到臣民的情緒,呂后的分封採取了先劉家後呂家的方式,把呂氏成員夾雜在劉邦子孫之中集體分封,以掩蓋天下人的耳目。但是,呂台在被封王的第二年就病逝,呂王遂由其太子呂嘉接班。不過,這個呂嘉品行不好,坐了不到4年的王位就被呂后廢掉,呂王的位置讓給了呂后的另一個侄子呂產。公元前181年,呂產被改封為梁王,梁國因此成為呂國,原來的呂國則改成濟川國,皇子劉太被封為濟川王,而這位皇子並不真是劉邦的血脈,他還沒來得及走馬上任,就隨着呂后的去世和諸呂勢力被剷除而銷聲匿跡,濟川國也因此結束了其短暫的歷史使命,被改為濟南郡,重新劃歸了齊王劉肥

呂后所以對濟南如此重視是因為這裡是齊國的門戶,而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劉邦在世時,對這個長子寵愛有加,其表現就是把最富庶的齊國分封給了他。為此,呂后始終耿耿於懷。當有一次劉肥回長安探親時,呂后曾經謀劃用毒酒毒死這個庶子,劉肥雖然以主動割讓出一塊封地贈送給呂后所生的女兒而消除了災禍,但呂后還是強行將屬於劉肥的濟南收攏到了自己的手下,賞給了自己的侄子,以此削弱劉肥的勢力,同時也切斷了劉肥與首都長安的聯繫。在呂后的眼裡,齊國是西漢的寶地,濟南則是齊國的寶地,是牽制齊國的重要戰略要地。

東平陵第二次被正式封為郡國是漢文帝當政以後。漢文帝藉助在長安的劉氏皇族和劉邦舊臣的力量登上皇帝寶座後,出於對齊國兄弟子侄的感謝,將呂后從齊國領域裡奪走的濟南國重新歸還給齊國,公元前164年,又分封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辟光被為濟南王,濟南國由此確立。但是,這個劉辟光並不怎麼領文帝的情,10年後公然參加了吳楚七國之亂,謀反朝廷,結果兵敗身亡,濟南國因此被收歸國有,成為濟南郡,西漢諸侯國的歷史從此結束。

隨着東漢王朝的覆滅,東平陵城的郡國地位逐漸下降,由諸侯國改為為州、縣行政辦事處,到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併入歷城縣後,東平陵城的行政管理職能被取消,城內居民也隨之流散他處,這座郡國都城終於完成了其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命,將一座空空如也的城垣留傳給了後人,任憑其風雨吹打磨蝕到了今天。

簡介

從地面殘存城牆可以看出,東平陵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約1900米。城內總面積約360萬平方米。南面和西面的城牆保存較完好,最高處6米,城牆牆基寬40米,牆體厚24米,城牆全部由土夯築而成。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數次考古勘探和發掘結果看,城牆之外有深4米、寬43米的壕溝。

城內地貌南高北低,遺址中部西側300-400米的範圍內殘留大量殘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為當時的冶鐵遺址,說明當時的手工業是非常發達的。另外,在群眾稱之為「殿基地」的城東北方向出土大面積的夯土和鋪地磚及房基,證明這一帶為東平陵宮殿區。由此斷定東平陵城是漢代政治、經濟、手工業高度發達的重要城池。

通過多年的考古工作得知,東平陵城大約在戰國晚期即已存在,而且大小與漢代濟南國都城一致。城內發現有春秋遺物,表明春秋時期就有人生活在這裡,可為史料記載的佐證[3]

山東地區冶鐵中心

東平陵城內,出土了大量陶、鐵、銅、石等文物,其中又以出土鐵器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在城址西部一個被稱為「鐵十里舖」的地方,是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冶鐵遺址,地上地下時時可見零星的鐵屑和煉鐵爐渣。1975年的調查勘探表明,在出土的漢代文物之中,僅鐵器一項就達300多件。這裡既有犁、鏵、鏟、鍤、钁、鋤等農具,有斧、鋸、鑿、刀、錘、鑽、鉗等工具及其鑄造這些鐵工具的鐵范,有釜、鼎、燈、勺等日常用品,還有大量鐵兵器,如戟、矛、劍、刀、箭簇等等,可以說舉凡當時社會所需的各種鐵製品,在這裡都能夠找到相同的樣式。出土文物中鐵製品之豐富,是其他同類郡國都城遺址所罕見的。另外,根據對出土鐵製品的金相分析,這裡的鐵器既有一般的鑄鐵和可鍛鑄鐵,也有強韌性鑄鐵、碳鋼和高碳工具鋼。種類眾多和高質量鋼鐵製品的出土表明,兩千年前東平陵城的冶鐵製造業已經十分成熟和發達,其技術水平堪居全國榜首。因此,《後漢書·郡國志》在描述濟南國時稱「東平陵,有鐵」,濟南國所轄的「歷城,有鐵」。鐵成了濟南國的標誌[4]

,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其製造和販賣始終為國家壟斷和控制,地處渤海灣畔的漢代齊國,不但有着豐富的漁鹽資源,而且也有着豐富的鐵礦,擁有眾多冶鐵製造場所和龐大的冶鐵產業。為了加強對冶鐵業的管理,西漢王朝在全國設置了48處以「鐵官」命名的冶鐵機構,負責當地的冶鐵生產和經營,其中,山東鐵官14處,濟南國2處。這兩處鐵官一在平陵城,一在歷城。因為鹽鐵的官營觸及了地方勢力,所以,到西漢昭帝時期曾經引發了一場大討論,討論鹽鐵資源的官營民營問題,討論的結果是放開部分地區的國家壟斷,但濟南國例外。濟南國的兩處鐵官繼續官營,繼續由中央政府控制和管理。由此可見,當時濟南國的冶鐵是何等重要!中央政府可以將其他地方的鐵官下放給民營而濟南國的不能放棄。優良的鐵礦和一流的冶鐵技術,不但使濟南一帶的冶鐵產品讓世人所矚目,而且其冶鐵的傳統也生生不息,流傳至今,2000年來長盛不衰。

正是因為這裡有着雄厚的戰略資源,所以楚漢之爭時不但韓信想賴在這裡不走,想做齊王,連劉邦打下天下後,也不肯把這塊富庶之地分封給他人,而是留給了自己的庶長子。韓信和劉邦所以如此看中包括濟南在內的齊國,實在是因為這裡的資源太豐富了。因此,東漢王朝的第一代濟南王劉康才有財力擴建宮室,畜養廄馬奴婢,長期過着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

曹操嶄露頭角的舞台

公元184年,29歲的曹操因為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而被封為濟南國相,在東平陵城度過了三個年頭,開始了他管理地方郡國的政治生涯。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接觸基層,22歲時他已經擔任過短暫的頓丘(今河南濮陽)縣令,但真正施展其政治抱負的實踐是在濟南國開始的。按照兩漢時期的規定,諸侯國相相當於郡守,是中央政府委任到郡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有權管理和處置郡國所屬的各級政府官吏和所有行政事務,而國王們則只能享受郡國的賦稅收入,無權干涉郡國政務,國相實際上就是郡國的行政「一把手」。

秉承着中央政府賦予的權力,年輕的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的幹了3件大事:一是打擊地方豪強勢力,二是罷免了一批不稱職的官吏,三是禁絕了當地烏煙瘴氣的迷信淫祀。濟南是西漢齊國的領地,齊王的兒子劉章曾經因為誅殺了呂后侄子呂產立了大功,被分封為城陽景王,治所在今莒縣一帶,其子孫後人以劉章有剷除諸呂讓漢文帝當政的大功勳而為其建立了祠堂,世代祭祀,這股風氣由城陽國影響到齊國,影響到濟南。到東漢末年,濟南一帶,僅祭祀劉章的祠堂就有600多所!一些地方豪紳趁機推波助瀾,在濟南一帶大興神怪迷信之事,騙取百姓錢財。曹操一到,皆毀壞祠堂屋宇,禁止官民祭祀,清除了烏煙瘴氣。曹操搗毀祠堂的事實所以被寫入史書,是因為在東漢末年,社會動亂,迷信思潮洶湧澎湃,曹操敢於逆潮流而動,在自己所管轄的政區內破處迷信,其行動足以讓世人所驚詫,所震撼。

曹操做的第二件事是整頓吏治,免除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吏。當時濟南國管轄有14個縣,不少縣令依附權貴,受賄貪污,前幾任國相投鼠忌器,不敢懲治,曹操到任後一下子就「奏免其八」,給郡國上下大小官吏以強烈震懾,接下來他還採取了平心選舉的方式,安排了有關官吏。曹操做的第三件事是打擊豪強勢力,針對一些富商大賈依仗財勢藐視王法,公開借官府車馬儀仗招搖過市、炫耀勢力的不法行為,給予了嚴厲處置。曹操的三項舉措,使濟南一帶風氣為之大變,史書稱其為「奸宄逃竄」,「一郡清平」。但是,在當時整個東漢王朝行將入木的腐朽時代里,連曹操這樣在中央有根基的人,也無法抗拒權臣、貴戚的壓力,在濟南國從政三年後,不得不告病退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等待時機的降臨。

曹操在濟南國的政治作為,為東平陵城的郡國歷史增添了光彩,也使東平陵城的歷史文化更加引人入勝[5]

視頻

東平陵故城 相關視頻

章丘城市旅遊宣傳片 :文旅勝地 情滿章丘
老農賣金器被專家盯上,使洛莊漢墓重新面世,3000件文物聞名全世界
《國寶檔案》齊魯風雲—危山漢墓疑雲

參考文獻

  1. 東平陵故城,才府
  2. 【章丘古蹟】 東平陵故城!,新浪博客 2007-4-12
  3. 東平陵故城,中國章丘,發布日期:2011-01-02
  4. 如果鐵器會說話,讀我網 2018-2-28
  5. 由《讓縣自明本志令》看曹操的政治抱負,行知部落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