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安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安門
[ 原圖鏈接]

中文名: 東安門

行政區類別: 北京

地理位置: 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

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

屬 性: 皇城四個大門之一

東安門,是明清時北京皇城的東門,皇城四個大門之一。其它三個大門為天安門(皇城南門)、地安門(皇城北門)及西安門(皇城西門)。[1]

地理位置

東安門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牆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牆內。牆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門內(西)為跨玉河之石拱橋,因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所以俗稱此橋為望恩橋或皇恩橋。橋西原為永樂時之東安門,宣德時改為三座門式,通稱東安里門。望恩橋上砌有障牆,將兩門連為一體。 東安門在1912年袁世凱為抵制南下就任總統,操縱北洋軍兵變時燒毀,1926-1927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拆皇城牆變賣,東安里門同時被拆。據記載,橋上原有一座真武廟,拆牆後遷建於橋之西北。東皇城拆除後,玉河也陸續填平成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與皇城牆間陸續建滿房屋,形成一個街區,其東即為東黃城根街。

現今面貌

2001年東城區政府斥資全部搬遷東黃城根居民,拆平後建成一處寬約30米的帶狀公共綠地,又通過考古發掘,找到了東皇城牆和東安門的準確位置。根據文獻記載城牆的尺寸,並參考現存南皇城牆的做法,在北段恢復了一段長約25米的牆體。 同時將部分東安門的遺址進行展示,共有:門南北兩段皇城牆遺址;東安門西面南北兩盡間的四個柱礎磉墩;東安門內望恩橋的兩段障牆和橋的兩個雁翅遺址。 這些遺址均位於現狀道路以下約2.3米,為了保留髮掘時的原狀,在允許展示的範圍內修建了兩個下沉式展示區。東安門的遺址和復建的一段皇城牆,既是準確的歷史地理標誌,也是文物的原狀,同時也為新建的公共綠地增添了文化品味。

相關視頻

明清時的大臣,為什麼上朝要走皇城東門東安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