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故事之霸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周列國故事之115 霸道,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這時候,有好些個小國都給大國兼併了。宋國、魯國,雖說沒被兼併,可也是默默無聞的,自己承認是弱國。越國自從勾踐滅了吳國之後,慢慢地也衰敗了。其中只剩下了七個勢均力敵的大國,就是齊、楚、魏、趙、韓、燕、秦,也叫「戰國七雄」(見圖)[後來鄭國給韓國滅了;衛國給魏國滅了;吳、越、魯歸併到楚國;宋國給齊、魏、楚分了]。自從齊威王朝見天王之後,楚、魏、趙、韓、燕五國就公推齊威王為霸主。只有秦國在西方,中原諸侯都把它看做戎族,多少年來很少跟中原來往。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也確實比中原落後。又因為魏國重用了李悝、吳起等人從事改革,發展生產,很快地變成了頭等強國,連着打敗秦國,把秦國的河西全都拿了去。這種形勢逼得秦國也不得不有所改革。到了秦獻公的兒子秦孝公即位的時候(公元前361年,周顯王8年),秦國已經開始強盛起來了。新君秦孝公認為秦國已經有了些力量,就打算向中原伸張勢力。他想:「早先穆公不是跟晉國、楚國都有過來往嗎?哀公不是還幫着申包胥救了楚國嗎?如今他們把我撇開。這叫人太難受了。」他下了決心,一定要把秦國治理好。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本國的臣下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出辦法來叫秦國富強起來的,就重用他,封給他土地。」這麼一來,不少有才幹的人跑到秦國找出路去了。
秦孝公這種真心實意地搜羅人才,吸引了一個衛國的貴族,叫公孫鞅,又叫衛鞅。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很佩服李悝、吳起這一派法家的學說和他們從事於改革的精神。到了壯年,他跑到魏國,曾經做過魏國相國的門客,但是沒被重用。這回他到了秦國,托秦孝公的一個寵臣景監把他介紹給秦孝公。他先跟秦孝公說了一大篇道理,什麼仁義道德啊,什麼堯舜禹湯啊。秦孝公聽了一半,連着打了幾個哈欠。末了,索性打起瞌睡來了。
第二天,秦孝公埋怨景監,說:「你怎麼把這種迂腐的人介紹給我?說出來的全是不靠邊兒的廢話。」景監把這話告訴了衛鞅。衛鞅對景監說:「再煩你去替我說一下,我已經知道主公的心意了。敢保他能聽我的主意。」景監說:「眼下主公正在鬧彆扭,他不讓你再去見他,過幾天再說吧。」
過了五天,景監又請秦孝公約會衛鞅。秦孝公勉強答應了。這回衛鞅見了秦孝公就說:「我上回說的是王道。主公要是不喜歡這個,我還有霸道吶。」秦孝公一聽見「霸道」,就像小孩兒聽說吃糖一樣,高興起來,說:「倒不是我反對王道,只為了要實行王道,一定得好好地干他一百年,至少也得幾十年,才能有點成效。我哪兒能等得了吶?你有什麼富國強兵的好辦法趕緊跟我說吧。」衛鞅說:「我的霸道當時就能叫秦國強大起來。王道在乎順着民情,慢慢地教導人民;霸道可不能這樣,有時候不能順着他們的心意,反倒得使勁兒改變他們的習氣。沒有見識的男女們只是得過且過地貪圖眼前的好處,看不到以後的幸福。相反的,有魄力的國君眼光遠大,他的計策是要顧到將來的。一般人就是不懂得這一點。他們日子過得苦,可是已經苦慣了,叫他們改變一下,他們準會反對。實行霸道就得有決心,老百姓喜歡的事情,不一定馬上就做;老百姓不喜歡的事情,要做的還得做。趕到改革有了成效,老百姓得到了好處,他們才能夠歡天喜地地明白過來。」秦孝公說:「只要你有富國強兵的好計策,我就想法子叫他們服從。」衛鞅說:「要打算富,就得講究農業;要打算強,就得獎勛將士;有了重賞,老百姓就能夠拚命;有了重罰,老百姓就不敢犯法。有賞有罰,朝廷才有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秦孝公說:「對呀!應當這樣。」衛鞅說:「不過要富國強兵,就得信任人,叫他能一心一意地去干。要是一聽說有人反對就改變主意,不光是白費了勁,還叫朝廷失了威信,也許給了一些小人一個作亂的時機。主公先得下個決心,要干就得干到底!」秦孝公點頭,說:「不錯,要干就得干到底!」衛鞅說到這兒,就要告辭了。秦孝公說:「別忙!我正聽得有勁,你怎麼不往下說吶?」衛鞅也真刁,他故意讓秦孝公焦急的心懸着。他說:「請主公仔細考慮三天,打算干一番還是不干。三天之後,我才敢詳詳細細地把我的計策說出來。」
秦孝公急着要想知道衛鞅的下文,第二天就叫人去請他。衛鞅推辭,說:「我不是跟主公約定三天嗎?我哪兒能不守信用吶?」秦孝公只好耐着性子,又挨了兩天。他一聽說富國強兵的霸道,早就急着要試試。衛鞅成心叫他盼了三天。在這三天裡頭,秦孝公越等着越要快點知道這回事。到了約定的日子,衛鞅就把怎麼樣改革秦國的計策說出來。君臣兩個人一問一答地說得挺有勁。一連談了三天,秦孝公不但沒打哈欠,連吃飯、睡覺也都忘了。
秦國的貴族和大臣們聽說秦孝公打算重用衛鞅,改變制度,要把農民和將士的地位大大提高。這不是故意打擊貴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嗎?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讓這個外來的小子在這兒胡作妄為。他們都出來反對,弄得秦孝公左右為難。他使勁地皺着眉頭子,好像要把眉毛連根兒擠出去似的。他贊成衛鞅把秦國改革一番,但又怕反對的人太多,自己又剛即位,也許會鬧出亂子來,因此,只好把這件事暫時擱一擱再說。過了兩年多,他越想越覺得改變制度對秦國有利。有一天,他特意再叫大臣們議論變法的事。當時就有大夫甘龍和杜摯出來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風俗習慣不能改,一改,大家就不方便;古代的制度必須遵守,不遵守,一定要亡國。衛鞅對他們說:「賢明的國君要改變風俗習慣,是要讓人更方便。沒有知識的人只顧到眼前的方便,哪兒知道他們看到的方便,在有見識的人看來,正是不方便吶!古代的制度也許正適合古人的需要,以後別的都改變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沒有用了。成湯和武王改革了古代的制度,國家強大起來;桀王和紂王並沒改變夏朝和殷朝的制度,他們倒亡了國。可見不跟古人學,也能當湯、武;死守着古代的制度,也難免當桀、紂。古人有古人的制度,現在人應當有現在人的制度。要想國家強盛,就得改革制度。死守古法,難免亡國。」秦孝公說:「衛鞅的話不錯!」他當時就拜衛鞅為左庶長。他對大臣們說:「打這兒往後,變法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誰違抗他,就是違抗我!」大臣們聽了這道命令,脖子短了一截,腦袋縮得跟肩膀一邊平了。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