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召鄉隸屬於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地處廣宗縣北部,東、南與大平台鄉為鄰,西與巨鹿縣接壤,北連件只鄉,距廣宗縣人民政府10千米,區域總面積36.69平方千米。

1956年2月,始設東召鄉;1984年6月2日,由東召公社改為東召鄉。截至2018年末,東召鄉戶籍人口為25508人。截至2020年6月,東召鄉下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東召村。

2018年,東召鄉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2個。[1]

目錄

建制沿革

1953年置東召鄉,1959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7.2平方千米,人口2萬。2002年,人口2.04萬人。面積36.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51人(2017年) 。

行政區劃

轄東召、西板台、板台屯、板台集、西召東屯、西召集、西召西屯、西常屯、東常屯、前魏村、後魏村、西魏村、郭家屯、田家屯、喬家屯、鄧家屯、北蘇17個行政村。

區域位置

東召鄉()位於廣宗縣北部,距縣城10千米。[2]

經濟概況

東召鄉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鄉,主導產業是農業、林業和養殖業。特色農業有棉花和金銀花,棉花種植有2萬畝,正處"冀南棉海"腹地,與周邊鄉連成一片,擁有充足棉花資源。金銀花種植0.3萬畝,與周邊鄉形成了萬畝金銀花種植基地。林業種植主要是毛白楊,全鄉約有0.5萬畝,板材加工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養殖業主要有牛、羊、豬、雞等,其中肉豬養殖尤為突出,全鄉規模養殖戶已達近百家。另外,該鄉板台集村農貿市場歷史久遠、規模較大、管理規範、品類齊全,貿易流通遠達北京、山東、山西等地,並正在向高科技、高品味發展。

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全鄉規模企業已有15家。當前,東召鄉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實行全民招商、招大商、招遠商,以農業促工業,以工業帶動農業發展,全鄉經濟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2009年2月,總投資800多萬元,涉及17個村的聯村供水工程是我縣今年重點建設項目,縣水務局和東召鄉犧牲春節假期時間,積極做好項目開工的前期準備工作,促使項目元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此項目預計6月底前完工,建成後將有效解決2.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3]

歷史文化

相傳,元初此處為一個大水窪。老漳河穿過,西岸有幾家趙性農民。水窪漸漸被淤平,後析出兩村,分別稱作東趙寨、西趙村。明永樂年間(1403--1424),遷民至東趙四周,分立四小村。到明成化年間(1465--1487)併入東趙,又因諧音改為東召[2]​ 。

東召鄉人傑地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該鄉板台集、板台屯、西板台三個村分別是因秦始皇駕崩廣宗後,運屍返朝時途經漳河需用板抬過河而得名,並留下很多名跡佳話。近代首次提出"掃清滅洋"口號的民族英雄景延賓生於東召村,歷史影響甚遠。另外,梅花拳也發源於該鄉前魏村,被命名為"梅拳之鄉"。[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