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北梅花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燉獅子頭

東北梅花鹿,梅花鹿東北亞種的別稱。梅花鹿東北亞種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眼窩凹陷,

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腿細長,善奔跑。具角,並具獠牙狀上犬齒。

穿花衣的梅花鹿

拉丁學名Cervus nippon dybowskii,Cervus nippon hortulorum,Cervus dybowski

別 名東北梅花鹿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 目反芻亞目科鹿科

亞 科真鹿亞科屬鹿屬種梅花鹿

亞 種梅花鹿東北亞種分布區域東北地區中文學名梅花鹿東北亞種

簡介

梅花鹿東北亞種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腿細長,善奔跑。具角,

並具獠牙狀上犬齒。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過了繁殖季節,

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着皮膚,有毛,

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着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

五歲後分四叉止。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冬季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頸部有鬣毛。

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達,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雌鹿有2對乳頭。一歲半至兩歲半成熟。典型的草食性動物,

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善游泳。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國已是高度瀕危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東北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運動靈活,體成熟公鹿肩高95-105厘米,體長100厘米左右,

體重135千克左右,1-6歲體重為60-130千克。母鹿肩高80-95厘米,體長75-90厘米,體重75-85千克。東北梅花鹿頭俊秀,

耳大、靈活,軀幹緊湊,四肢勻稱、細長,主蹄狹尖。被毛呈明顯地季節性變化,夏毛艷麗,為棕黃色或紅棕色;

冬毛褐色或栗棕色。冬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較淡。背中線2-4厘米寬,呈棕色或黑褐色,

其兩側有4-6條排列較整齊的白斑縱列。白斑越往下而越大而圓。腹下,四肢及尾內側被毛為白色。

公鹿頸部冬毛生有捲曲鬣毛。臀斑在尾根以下呈白色並圍繞着黑色毛帶。公鹿角有4個杈,極個別的有5杈,

無冰枝,眉枝不夠發達,且離角基較高。4月初開始脫角(盤),成角到8月下旬或9月成熟。眼下有發達的眶下腺,

俗稱淚窩,平時呈裂縫狀,其分泌的外激素用於識別本群,標示領地。

東北梅花鹿初角茸平均乾重25-30克,若在初角茸長至5-6厘米時鋸下1.5-2.0厘米(俗稱「破茬」),

還能生長分杈的初角茸,乾重可達150-200克。成年鹿1-10鋸三杈鋸茸鮮重平均為2.5-3.5千克,

產茸最佳年齡為9鋸,單產3.3千克以上。一般頭鋸茸、二鋸的二槓鮮鋸茸的鮮茸單產分別為0.55千克和0.80千克左右。

16-18個月齡性成熟,配種年齡在16-28個月齡,受胎率85-95%,繁殖成活率75-85%,雙胎率3%左右。

公鹿的活重、屠宰率、淨肉率和出肉量分別為130-140千克、55.0-64.1%、

50-55%和65-75千克;母鹿相應為65-85千克、51-54%、38-43%和25-35千克。

繁殖方式

每年9-11月交配,5-7月產子,每胎有一隻或兩隻小鹿。

棲息環境

棲息於苔原、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聽覺及嗅覺發達,喜愛群居,擅長奔跑。


日活動節律

梅花鹿的日活動節律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差異,這是受梅花鹿的個體行為、氣溫變化、日照強度變化以

及採食環境綜合影響的結果。春夏兩季處於雄性梅花鹿的生茸期、雌性梅花鹿的妊娠期及產子期,

因此個體對能量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更長的採食時間,加上春夏兩季食物資源相對豐富,因此,

梅花鹿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外出採食活動中。比較各個季節各時間段的平均溫度和日照長短可以

發現梅花鹿對溫度和日照有一定的選擇性,梅花鹿會迴避高溫以及強日照時段活動。綜合來看,

食物豐富度、梅花鹿季節性生理特徵變化以及氣溫和日照長度變化是該區梅花鹿種群日活動節律的影響因素。

從東北梅花鹿集群行為研究結果來看,該地區梅花鹿平均集群大小為 1.42。而對俄羅斯錫霍特阿林

山脈(Sikhote-Alin Mountains)梅花鹿種群的調查研究顯 示,錫 霍 特 阿 林 地 區 梅 花 鹿

的 平 均 集 群 大 小 為5.2。相比之下,研究區內的梅花鹿平均集群大小明顯小於俄羅斯,

這可能是由以下幾個原因組成:一是該地區的梅花鹿由俄羅斯種群跨境擴散而來,梅花鹿種群在研究

區內並不穩定;二是研究區內梅花鹿適宜生境的破碎化造成其生境尺度過小、

以及保護區內相對較頻繁的人類干擾等因素迫使梅花鹿改變了對集群大小的選擇。

東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動節律具有明顯的雙峰趨勢,主要在晨昏前後活動,且日活動節律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春夏兩季的活動強度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動強度最小且持續時間最短;監測期內梅花鹿的平

均集群大小為(1.42±0.0 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類型出現的頻次在全年及各個季節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其中,1 ~2 個個體出現的頻次最高,主要集群類型為雌性單個個體和雄性單個個體,其次為雌性群和母子群。

梅花鹿的行為表現差異受生活史特徵、氣溫、日照長度和人類活動的季節性變化等環境條件的綜合影響。

分布範圍

東北梅花鹿曾一度在東北地區廣泛分布,20世紀40年代,隨着長白山區林區森林資源的大面積開發和利用,

梅花鹿的大部分棲息地遭到破壞,分布區急劇縮減,目前其分布僅限於長白山區、張廣才嶺以及老爺嶺地區,

且集中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與俄羅斯交界處。

飼養

場地的準備:鹿場搭建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場。鹿活動量較大,

鹿舍占地面積每頭2~3平方米,運動場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鋪地,使糞便等易清掃。

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杆,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不應選擇在工礦區和公共設施附近,

不要在被牛羊傳染病污染過的地方或畜牧場舊址上建場。

設施的準備:鹿舍、精粗飼料庫房、飼料加工調製室、青貯窯(壕)、鹿茸和鹿其他產品加工室、獸醫室、其他副業生產用的建築。

技術的準備:養鹿的技術主要靠自己到書本報刊雜誌中學習或者中國鹿業網學習,不斷提高、豐富飼養養技術。

飼料的準備:鹿場要有足夠的飼料地或者有可靠的供應各種飼料的基地。完全圈養的梅花鹿每年每隻平均

需要精飼料350~400千克,需要粗飼料1200~1500千克。

防疫的準備:梅花鹿抵抗力強,發病率低,在人工飼養下,發病較少,但有時也會香乙型腦炎、狂犬病、炭疽、

大腸桿菌病等傳染性病,在人工養殖時也要注意防治。

引種的準備: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種貨源,掌握飼養的基本知識,要到有種苗經營資格單位購買的原則、

堅持比質、比價、比服務的原則、堅持就近購買的原則,把好苗種的質量關、價格關。

所屬亞種

中國是梅花鹿的起源地,東北、華北、華南、西南和台灣等地均是梅花鹿的原始分布區.

中國境內曾廣泛分布有6個亞種,分別是山西亞種(C.n.grassianus)、河北亞種(C.n.manidarnius)、

華南亞種(C.n.pseudaxis)、四川亞種(C.n.sichuanicus)、台灣亞種(C.n.taioanus)以及東北

亞種(C.n.mantchuricus).自全新世之後,野生梅花鹿在許多歷史分布區內消失.其中,山西亞種、

華北亞種早在1940年已經在野外滅絕,台灣亞種的野生種群也早已等省的狹窄區域,且分布區相互隔離,呈現孤島式分布。

種群現狀

東北梅花鹿屬東北亞種,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有蹄類動物之一,對於維持東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的生態系

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梅花鹿亦是東北溫帶針闊混交林區旗艦物種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的重

要獵物之一,是影響東北虎種群數量和分布的關鍵因子。東北梅花鹿曾一度在東北地區廣泛分布,20世紀40年代,

隨着長白山區林區森林資源的大面積開發和利用,梅花鹿的大部分棲息地遭到破壞,分布區急劇縮減,目前其分布

僅限於長白山區、張廣才嶺以及老爺嶺地區,且集中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與俄羅斯交界處

東北梅花鹿的生境呈現較明顯的破碎化.直至20世紀中期,東北梅花鹿還存在有大量的野生種群,但目前野生

種群已較為少見.20世紀70年代,黑龍江和吉林兩省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內分布的東北梅花鹿約有500隻,

而吉林省境內分布的東北梅花鹿的種群數量大概在565隻左右.80年代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棲息地的嚴重破

壞和狩獵壓力,野生東北梅花鹿的數量下降到了148隻(1984年),到1992年只剩51隻.1999年,黑龍江省在俄羅斯邊界

的調查結果顯示,僅在兩條樣線上現梅花鹿的蹤跡(占樣線總數的3%):在第一條樣線上發現3處梅花鹿蹤跡,

在另一條樣線上發現43處梅花鹿蹤跡.2001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陸生脊椎動物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共有500個梅花鹿個體分布在吉林省,27個個體分布在黑龍江省。

保護級別

梅花鹿已被我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動物,屬於我國I級重點保護動物。[1]

參考資料

  1. 清燉獅子頭,搜狗, 2017-02-13